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攻城掠地 |
解释:见“攻城略地”。出处: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54回:“李密诸将士,当时攻城掠地,倚着金帛来得易,也用得... |
攻城略地,莫不降下。-----西汉·刘安等·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... |
攻城略地 |
解释:略:掠夺。攻打城市,掠夺土地。出处: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兵略训》:“攻城略地,莫不降下。”语法:攻城略地... |
戍卒陈胜,兴于大泽,攘臂袒右,称为大楚,而天下响应……攻城略地,莫不降下。-----西汉·刘安等·《淮南子·兵... |
攻城野战 |
解释:城:城池。攻打城池,野外作战。出处:《墨子·节用上》:“攻城野地死者,不可胜数。”语法:攻城野战作谓语、... |
攻城野战死者,不可胜数。-----战国·墨子·《墨子·节用上》... |
攻苦食俭 |
解释:犹攻苦食淡。出处:明·王世贞《觚不觚录》:“余举进士,不能攻苦食俭。”语法:攻苦食俭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生... |
余举进士,不能攻苦食俭。-----明·王世贞·《觚不觚录》... |
攻守同盟 |
解释:原指国与国之间订立盟约,战时彼此联合进攻或防卫。现多指坏人互相订约,为掩盖罪恶而一致行动。出处:清 梁启... |
... |
攻无不克 |
解释:克:攻下。没有攻占不下来的。形容力量无比强大。出处:清 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上卷:“古来战无不胜,攻无不克... |
... |
攻瑕索垢 |
解释:批评不足,寻找缺点。出处:清·王晫《今世说·规箴》:“吾侪本相好,攻瑕索垢,当猛鸷如寇雠,毋留纤尘,为后... |
吾侪本相好,攻瑕索垢,当猛鸷如寇雠,毋留纤尘,为后人口实。-----清·王晫·《今世说·规箴》... |
龚行天罚 |
解释:奉天之命进行惩罚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叙传下》:“皇矣汉祖,龚行天罚,赫赫明明。”语法:龚行天罚作谓语... |
予惟恭行天之罚。-----··《书·甘誓》... |
觥筹交错 |
解释:酒杯和酒筹错杂放置。形容众人一起宴饮时的热闹景象。出处:宋 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:“射者中,奕者胜,觥筹交... |
为宾为客,献筹交错;礼仪卒度,笑语卒获。-----先秦·佚名·《诗经·小雅·楚茨》... |
觥饭不及壶飧 |
解释:丰盛的酒肴没有准备好,不如一壶水泡饭可以解除饥饿。比喻事情很急,不能等待。出处:《国语·越语下》:“觥饭... |
觥饭不及壶飧。今岁晚矣,子将奈何?-----春秋·左丘明·《国语·越语下》... |
功成骨枯 |
解释:语本唐曹松《己亥岁》诗之一:“凭君莫话封侯事,一将功成万骨枯。”后以“功成骨枯”喻为了一己私利,让其它许... |
凭君莫话封侯事,一将功成万骨枯。-----唐·曹松·《己亥岁》诗... |
功名利禄 |
解释:名利地位。出处:郭沫若《南冠草》第一幕:“只因功名利禄得不到保障,所以他们便想到要和流寇苟合,铤而走险。... |
夫功名利禄直身外事,有道者视不义之得,真如浮云,但古人不能忘情者,只欲得君得位,施其所学而已。-----宋·阳... |
公规密谏 |
解释:谓多方劝谏。公,公开;密,私下。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桓阶传》:“时太子未定,而临菑侯植有宠,阶数陈文帝... |
... |
公平交易 |
解释:公平合理的买卖出处: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68回:“公平交易,又不化他,又不抢他,何罪之有!”语法:公平... |
公平交易,又不化他,又不抢他,何罪之有!-----明·吴承恩·《西游记》... |
公平正直 |
解释:公道平等,不偏袒,不营私。出处:元·孙仲章《勘头巾》第四折:“也只要全大人体面,方才得公平正直万人传。”... |
也只要全大人体面,方才得公平正直万人传。-----元·孙仲章·《勘头巾》... |
功若丘山 |
解释:功:功绩。若:像,如同。功绩像山一样。比喻功绩非常大。... |
所俗必得,功若丘山,海内定,国家安,是遇其时者也。-----汉·东方朔·《答客难》... |
公车上书 |
解释:公车:汉代官署名。指举人进京应试。特指入京会试的士人上书言事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东方朔传》:“朔初... |
... |
公而忘私 |
解释:为了公事而不考虑自己的私利。出处:汉 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化成俗定,则为人臣者,主耳忘身,国耳忘家,公耳忘... |
故化成俗定,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,国耳忘家,公耳忘私。利不苟就,害不苟去,唯义所在。-----汉·贾谊·《陈政事... |
公尔忘私 |
解释: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。出处:明·李贽《晃错》:“[晃错]公尔忘私,而其父又唯知日夜伤晃氏之不安矣。”语法:... |
〔晁错〕公尔忘私,而其父又唯知日夜伤晁氏之不安矣。-----明·李贽·《晁错》... |
公门桃李 |
解释:公:对人的尊称。尊称某人引进的后辈、栽培的学生。出处:《资治通鉴·唐纪则天顺圣皇后久视元年》:“或谓仁杰... |
风物随人老,秋光似旧香。公门桃李满,多愧一庄荒。-----元·张伯淳·《养蒙先生集·与刘伯宣》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