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鸡黍之交 |
解释: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。少年时在太学读书,与汝南人张劭为友。劭字元伯。二人读书后,同归乡里。范式对张劭说:... |
... |
计过自讼 |
解释: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。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公冶长》:“吾未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。”语法:计过自讼... |
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。-----春秋·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·《论语·公冶长》... |
击碎唾壶 |
解释:唾壶:古代的痰盂。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。出处:《晋书 王敦传》:“以如意打唾壶为节,壶边尽缺。”语法... |
... |
击节称叹 |
解释:节:节拍;击节:打拍子;叹:赞叹。指打着拍子欣赏诗文或艺术作品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叶生》:“公期... |
公期望基切,闱后索文读之,击节称叹,不意时数限人,文章憎命,及放榜时,依然铩羽。-----清·蒲松龄·《聊斋志... |
极目远眺 |
解释:极:尽;眺:望。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。出处:三国·魏·王朗《与许靖书》:“子虽在裔土,想亦极目而迥望,侧... |
子虽在裔土,想亦极目而迥望,侧耳而遐听,延颈而鹤立。-----三国魏·王朗·《与许靖书》... |
计行言听 |
解释:行其计,听其言。形容十分信任。出处:《金史·术虎高琪传》:“高琪止欲以重兵屯驻南京以自固,州郡残破不复恤... |
高琪止欲以重兵屯驻南京以自固,州郡残破不复恤也。宣宗惑之,计行言听,终以自毙。-----元·脱脱·《金史·术虎... |
棘没铜驼 |
解释:棘:荆棘;没:淹没。丛生的荆棘把宫殿门前的铜驼淹没了。形容国破家亡的惨败景象出处:宋·陆游《剑南诗稿·囚... |
... |
急流勇退 |
解释:勇退:果断地退却或退避。在急流中果断退回;比喻做官的人;正当仕途顺利、得意之际就果断地抽身引退。出处:宋... |
僧熟视若水,久之不语,以火箸画灰作“做不得”三字,徐曰:“急流中勇退人也。”-----宋·邵伯温·《邵氏闻见录... |
鸡豚之息 |
解释:比喻微小的收益。出处:西汉·韩婴《韩诗外传》:“驷马之家不恃鸡豚之息,伐冰之家不图牛羊之入。”语法:鸡豚... |
驷马之家不恃鸡豚之息,伐冰之家不图牛羊之入。-----西汉·韩婴·《韩诗外传》... |
击缺唾壶 |
解释:唾壶:古代的痰盂。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。... |
... |
极天罔地 |
解释:谓遍天下。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十一回:“听哀告,听哀告!贱躯流落谁知道,谁知道!极天罔地,罪恶... |
听哀告,听哀告!贱躯流落谁知道,谁知道!极天罔地,罪恶难分颠倒。-----元末明初·施耐庵·《水浒传》... |
计收姜维 |
解释:出自《三国演义》... |
... |
积蚊成雷 |
解释:蚊子聚到一起,声音像雷声那样大出处:《汉书·中山靖王传》... |
夫众煦漂山,聚蚊成雷。-----东汉·班固等·《汉书·中山靖王传》... |
即穷验问 |
解释:即穷:追究到极点;验:检验。 抓住事实,追究查问。出处:汉·刘向《列女传·辩通》:“便有司即穷验问。”... |
便有司即穷验问。-----汉·刘向·《列女传·辩通》... |
骥子龙文 |
解释:骥子:千里马;龙文:骏马名,旧时多指神童。原为佳子弟的代称。后多比喻英才。出处:《南史·张融传》:“延俊... |
延俊从父兄宣明二子景鸾、景鸿,并有逸才,河东呼景鸾为骥子,景鸿为龙文。-----唐·李大师等·《北史·裴延俊传... |
鸡鹜争食 |
解释:鸡鹜:比喻平庸的人。旧指小人互争名利。出处:战国·楚·屈原《卜居》:“宁与黄鹄比翼乎?将与鸡鹜争食乎?”... |
宁与黄鹄比翼乎?将与鸡鹜争食乎?-----战国楚·屈原·《卜居》... |
积习渐靡 |
解释:积习:长期的习惯;靡:通“摩”,接触。指好的或坏的习惯都是从细微处开始,逐渐形成的出处:西汉·董仲舒《春... |
... |
积习难改 |
解释:积习:长期养成的习惯。长期养成的习惯难以一下改正。出处:巴金《小序》:“真是积习难改,拿起笔,就像扭开了... |
臣等亦屡加戒谕,而人情玩狎,积习难改,安知背非后议,不有以臣等为谄者乎?-----明·张居正·《奉谕整肃朝仪疏... |
饥不暇食 |
解释:肚子饿了也没空吃饭。形容全神贯注地忙于事务。出处:晋·葛洪《神仙传·阴长生》:“饥不暇食,思不敢归,劳不... |
饥不暇食,思不敢归,劳不敢息。-----晋·葛洪·《神仙传·阴长生》... |
疾霆不暇掩目 |
解释: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,使人来不及防备。同“疾雷不及掩耳”。出处:《淮南子 兵略训》:“故善用兵者,见敌... |
故善用兵者,见敌之虚,乘而勿假也,追而勿舍也,迫而勿去也,击其犹犹,陵其与与,疾雷不及塞耳,疾霆不暇掩目。--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