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三好两歉 |
解释:同“三好两歹”。出处: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十四:“那女儿年方一十二岁,一貌如花,且是聪明,单只... |
那女儿年方十二岁,一貌如花,且是聪明,单只从小的三好两歉,有些小病。-----明·凌濛初·《初刻拍案惊奇》... |
三风十愆 |
解释:三种恶劣风气,所滋生的十种罪愆。指巫风二:舞、歌;淫风四:货、色、游、畋;乱风四:侮圣言、逆忠直、远耆德... |
惟兹三风十愆,卿士有一于身,家必丧;邦君有一于身,国必亡。-----西汉·伏生·《尚书·伊训》... |
三户亡秦 |
解释:三户:几户人家;亡:灭。虽只几户人家,也能灭掉秦国。比喻正义而暂时弱小的力量,有暴力的必胜信心。出处:《... |
自怀王入秦不反,楚人怜之至今,故楚南公曰:“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也。”-----西汉·司马迁·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... |
三拳两脚 |
解释:形容不多几下拳打脚踢。出处: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一回:“三拳两脚,和大虫敌斗,把大虫登时打死了。”语法:三拳... |
三拳两脚,和大虫敌斗,把大虫登时打死了。-----明·兰陵笑笑生·《金瓶梅词话》... |
三拳二脚 |
解释:形容不多几下拳打脚踢。... |
... |
三豕涉河 |
解释: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。出处: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察传》:“子夏之晋,过卫,有读史记者曰:‘晋师三豕... |
子夏之晋,过卫,有读史记者曰:“晋师三豕涉河。”子夏曰:“非也,是己亥也。夫己与三相近,豕与亥相似。”至于晋而... |
三牲五鼎 |
解释:旧时形容祭品丰盛。后来也形容食物美好。出处:元 高明《琵琶记 蔡公逼伯喈赴试》:“三牲五鼎供朝夕,须胜似... |
三牲五鼎供朝夕,须胜似啜菽并饮水。-----元·高明·《琵琶记·蔡公逼伯喈赴试》... |
三十三天 |
解释: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,即忉利天。后形容最高的地方。出处:《胜鬘宝窟》卷下:“此言三十三天者,中国言... |
此言三十三天者,中国言悉怛梨余恶卫陵,此中唯取怛梨二字为忉利天也。怛梨,忉利,彼国音不同耳。-----隋·吉藏... |
三十六行 |
解释: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。出处:清·李渔《玉搔头》:“三十六行,行行相妒。”语法:三十六行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... |
三十六行,行行相妒。-----清·李渔·《玉搔头·篾哄》... |
三街两市 |
解释:泛称各街市。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四:“终日只是三街两市,和着酒肉朋友串哄。”语法:三街... |
终日只是三街两市,和着酒肉朋友串哄。-----明·凌濛初·《二刻拍案惊奇》... |
三尸五鬼 |
解释:比喻奸佞之臣。... |
谏官欧阳修奏事延和殿,面论淑(李淑)奸邪,退又上言:“淑朋附吕夷简,在三尸五鬼之数,望早与一外任差遣。----... |
三尸暴跳 |
解释:形容人气愤到极点。... |
... |
三豕金根 |
解释:“三豕”本作“己亥”,“金根”,史传有金根车,后误作“金银”。 指字讹误。出处:《吕氏春秋·察传》:“有... |
有读史记者曰:“晋师三豕涉河。”子夏曰:“非也,是己亥也。夫己与三相近,豕与亥相似。”-----战国·吕不韦·... |
三节两寿 |
解释:旧俗对于塾师,逢端午节、中秋节、年节及孔子诞辰,塾师生日,均各加送束修一月,称为三节两寿。亦用以泛指节日... |
... |
三复斯言 |
解释:三复:多次反复;斯言:这句话。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。形容对它极为重视。出处: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南容三复《... |
南容三复白圭,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。-----春秋·孔子及其弟子等·《论语·先进》... |
散言碎语 |
解释:犹言闲言碎语。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80回:“今被他一篇散言碎语带去,却又不是劳而无功?”语法:散... |
今被他一篇散言碎语带去,却又不是劳而无功?-----明·吴承恩·《西游记》... |
三阳交泰 |
解释:见“三阳开泰”。出处:《宋史·乐志》:“三阳交泰,日新惟良。”语法:~产群生,仙石胞含日月精。 ★明·吴... |
三阳交泰,日新惟良。-----元·脱脱、阿鲁图等·《宋史·乐志七》... |
三阳开泰 |
解释:《周易》称爻连的为阳卦,断的为阴爻,正月为泰卦,三阳生于下;冬去春来,阴消阳长,有吉亨之象。常用以称颂岁... |
余姚县南百里,有太平山,山形似伞,四角各生一种木,木不杂糅,三阳之辰,华卉代发。-----南朝宋·孔晔·《会稽... |
三田分荆 |
解释:比喻亲戚、家人之间重新和好... |
... |
三尺童子 |
解释:指年幼不懂事的儿童出处:《宋史·胡铨传》:“夫三尺童子至无识也,指犬豕而使之拜,则怫然怒。”语法:三尺童... |
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