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十死不问 |
解释:谓即使犯十次死罪也予宽恕。出处:《北史·艺术传·皇甫玉》:“孝昭赐赵郡王十死不问,王喜曰:‘皇甫玉相臣,... |
孝昭赐赵郡王十死不问,王喜曰:“皇甫玉相臣,云当恶死,今复何虑?”-----唐·李延寿·《北史·艺术传上·皇甫... |
十万火急 |
解释: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。出处:老舍《赵子曰》:“赵子曰的脑府连发十万火急的电报警告全国。”语法:十万火急偏... |
... |
十行俱下 |
解释: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。形容读书极快。出处:《梁书 简文帝纪》:“读书十行俱下,九流百氏,经目必记。”... |
读书十行俱下,九流百氏,经目必记。-----唐·姚察、姚思廉·《梁书·简文帝纪》... |
诗情画意 |
解释:原指诗歌绘画所蕴含的情感、意境。也用来形容美好的自然景物。出处:宋 周密《清平乐 横玉亭秋倚》词:“诗情... |
诗情画意,只在阑杆外,雨露天低生爽气,一片吴山越水。-----宋·周密·《清平乐·横玉亭秋倚》... |
诗礼人家 |
解释: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。出处: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七回:“他是诗礼人家,又有庄田地... |
好个叶太太,到底是诗礼人家出身,知道规矩礼法。-----近代·吴研人·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... |
诗礼之训 |
解释:子女遵承父亲的教诲。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季氏》:“曰:‘学《诗》乎?’对曰:‘未也。’……曰:‘学《... |
尝独立,鲤趋而过庭。曰:“学《诗》乎?”对曰:“未也”。“不学《诗》,无以言。”鲤退而学《诗》。他日,又独立,... |
诗书发冢 |
解释:比喻口是心非、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。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外物》:“儒以诗礼发冢。”语法:诗书发冢联合... |
儒以诗礼发冢。-----战国·庄周·《庄子·外物》... |
诗以道志 |
解释:志:志向,意志。用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决心出处: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襄公27年》:“伯有将为戳矣,诗... |
《诗》以道志,《书》以道事,《礼》以道行,《乐》以道和,《易》以道阴阳,《春秋》以道名分。-----战国·庄子... |
诗有别才 |
解释:表现出作者的特殊才能出处:《沧浪诗话·诗辨》... |
夫诗有别才,非关书也;诗有别趣,非关理也。-----宋·严羽·《沧浪诗话·诗辨》... |
诗成得袍 |
解释:称赞文才出众或被宠赐出处:《新唐书·宋之问传》... |
武后游洛南龙门,诏从臣赋诗,左史东方虬诗先成,后赐锦袍,之问俄顷献,后鉴之嗟赏,更夺袍以赐。-----北宋·欧... |
诗酒风流 |
解释:作诗饮酒。古人以此为风流韵事,故称。出处:金·元好问《鹧鸪天》词:“身外虚名一羽轻,封侯何必胜躬耕。田园... |
身外虚名一羽轻,封侯何必胜躬耕。田园活计浑闲在,诗酒风流属老成。-----金·元好问·《鹧鸪天》词... |
诗礼传家 |
解释:谓以儒家经典及其道德规范世代相传。出处:元·柯丹丘《荆钗记·会讲》:“诗礼传家忝儒裔,先君不幸早倾逝。”... |
... |
诗庭之训 |
解释:指父训。... |
(孔子)尝独立,鲤趋而过庭。曰:“学《诗》乎?”对曰:“未也”。“不学《诗》,无以言。”鲤退而学《诗》。他日,... |
诗中有画 |
解释: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,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。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。出处:宋 苏轼《书摩诘〈蓝关烟雨图〉... |
味摩诘(王维)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-----宋·苏轼·《书摩诘〈蓝田烟雨图〉》... |
诗书礼乐 |
解释:古代儒家六经即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乐经》出处: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王制》:... |
... |
诗礼之家 |
解释:诗:指《诗经》;礼:指《周祀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。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。出处:明·郎英《七修类稿... |
因仍苟且,多为惜财之小而忘大义,奈何诗礼之家亦如此是耶!-----明·郎英·《七修类稿》... |
诗云子曰 |
解释:《诗经》所说和孔子所言。二者均为历代儒者遵奉的信条。因用以泛指儒家言论或经典著作。出处:明·刘璋《凤凰池... |
兄弟,我见这会稽城市中的人,有穿着那宽衫大袖的乔文假醋,诗云子曰,可不知他读书也不曾。-----元·无名氏·《... |
试才录用 |
解释:指根据他人的能力大小给予录用出处:南朝·梁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弃暇录用。”语法:试才录用作谓语、定语... |
... |
逝将去汝 |
解释:诀别之辞。... |
... |
逝者如斯 |
解释: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。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罕》:“子在川上曰:'逝者如斯夫!不舍昼夜。'”语法:... |
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