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势若脱兔 |
解释:势:攻势。脱:脱逃。对敌人攻击的速度极快,就像脱逃的兔子奔跑那样。出处:唐·陆龟蒙《杂讽》诗:“攻如饿鸱... |
攻如饿鸱叫,势若脱兔急。-----唐·陆龟蒙·《杂讽》... |
食荼卧棘 |
解释:吃苦菜,睡粗草。形容初民的生活艰苦。出处:清·王夫之《老庄申韩论》:“老庄乱之也,然而心犹人之心,天下则... |
吾闻之汉文、景矣,其终远于圣人之治而不能合者,老庄乱之也,然而心犹人之心,天下则已异乎食荼卧棘之天下矣。---... |
市井之徒 |
解释:徒:人(含贬义)。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。出处: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35回:“三百... |
... |
势物之徒 |
解释:势物:权势和钱财。 指追求名利的人。出处: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钱财不积则贪者忧,权势不尤则夸者悲,势物之... |
钱财不积则贪者忧,权势不尤则夸者悲,势物之徒乐变。-----战国·庄周·《庄子·徐无鬼》... |
实繁有徒 |
解释:实:实在;繁:多;徒:徒众,群众。实在有不少这样的人。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《郑书... |
简贤附势,实繁有徒。-----··《尚书·仲虺之诰》... |
视为畏途 |
解释:畏途:危险可怕的道路。指把某种事物看得很可怕;像极难行走的路。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达生》:“夫畏涂者... |
夫畏涂者,十杀一人,则父子兄弟相戒也。-----战国·庄周·《庄子·达生》... |
拾人唾余 |
解释:见“拾人涕唾”。出处:梁启超《论内地杂居与商务关系》:“事事落人之后,拾人唾余。”语法:拾人唾余作谓语、... |
... |
螫手解腕 |
解释:比喻为了顾全大局而忍痛牺牲局部。出处:《史记 田儋列传》:“蝮螫手则斩手,螫足则斩足。何干?为害于身也。... |
蝮螫手则斩手,螫足则斩足。何干?为害于身也。-----西汉·司马迁·《史记·田儋列传》... |
食不累味 |
解释:同“食不二味”。出处:《晋书·石季龙载记》:“士阶三尺,茅茨不翦,食不累味,刑措不用。”语法:食不累味作... |
土阶三尺,茅茨不翦,食不累味,刑措而不用。-----唐·房玄龄等·《晋书·石季龙载记上》... |
十围之木始生如蘖 |
解释:事物是由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出处:《汉书·枚乘传》... |
... |
使蚊负山 |
解释:使:派,令;负:背。派蚊子去背山。比喻力不胜任。出处:《庄子·应帝王》:“其于治天下也,犹涉海凿河,而使... |
其于治天下也,犹涉海凿河,而使蚊负山也。-----战国·庄子·《庄子·应帝王》... |
十成九稳 |
解释:谓相当稳妥可靠。出处:元·李行道《灰阑记》第二折:“我则道嫁良人十成九稳,今日个越不见末尾三稍。”语法:... |
我则道嫁良人十成九稳,今日个越不见末尾三稍。-----元·李行道·《灰阑记》... |
视如敝屣 |
解释:视:看待;敝:破旧;屣:鞋。看得像破旧的鞋子一样。形容轻视到了极点。出处: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舜视弃天下... |
舜视弃天下,犹弃敝屣也。-----战国·孟轲·《孟子·尽心上》... |
使者屣履 |
解释:趿着鞋迎客。... |
... |
食不下咽 |
解释: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。形容忧心忡忡,不思饮食。出处:唐 韩愈《张中丞传后叙》:“霁云(南霁云)慷慨语曰... |
霁云慷慨语曰:“云来时,睢阳之人,不食月余日矣!云虽欲独食,义不忍;虽食,且不下咽!”-----唐·韩愈·《张... |
视险若夷 |
解释:见“视险如夷”。出处:三国·魏·吴质《与文帝书》:“虽云幽深,视险若夷。”语法:视险若夷作谓语、定语;指... |
虽云幽深,视险若夷。-----三国·魏·吴质·《与文帝书》... |
似箭在弦 |
解释:好像箭已经搭在弓弦上,不得不发。出处:茅盾《子夜》八:“一句问话,似箭在弦,直冲到眉卿的脸上了。”... |
一句问话,似箭在弦,直冲到眉卿的脸上了。-----现代·茅盾·《子夜》... |
十室容贤 |
解释:谓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有贤人。出处:《弘明集·正诬论》:“且十室容贤,而况万里之广!”语法:十室容贤作... |
且十室容贤,而况万里广之!重华生于东夷,文命出乎西羌,圣哲所兴,岂有常地?-----南朝·僧祐·《弘明集·正诬... |
十步香草 |
解释:比喻处处都有人才。出处:汉·刘向《说苑·谈丛》:“十步之泽,必有香草,十室之邑,必有忠士。”语法:十步香... |
... |
十步香车 |
解释:比喻处处都有人才。... |
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