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解释 出处
通商惠工 解释:通商:便利各地货物交流;惠:给人以好处。使贸易畅通,给工商业者带来好处。出处:《左传·闵公二年》:“务材... 务材训农,通商惠工。-----春秋·左丘明·《左传·闵公二年》...
同工异曲 解释:工:细致,巧妙;异:不同的。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。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,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... 子云相如,同工异曲。-----唐·韩愈·《进学解》...
同归于尽 解释:一同走向死亡或共同毁灭。归:走向;尽:灭亡。出处: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王瑞》:“天地终乎?与我偕终”... 夫彭祖、殇子,同归于尽,岂不知前后相哀,达生者不为叹。-----唐·独孤及·《祭吏部元郎中文》...
捅娄子 解释:指闯祸出处:袁静《新儿女英雄传》第七回:“现在你又捅出个娄子,还想煽动人心,瓦解部队。”语法:捅娄子作谓... ...
同心僇力 解释:见“同心戮力”。出处:《明史·王直传》:“陛下宵衣旰食,征天下兵,与群臣兆姓同心僇力,期灭此朝食,以雪不... ...
同心戮力 解释:指齐心合力。出处:晋 袁宏《后汉纪 灵帝纪》:“太后新摄政,政之巨细,多委陈蕃、窦武,同心戮力,以奖王室... 汤誓曰:聿求元圣,与之戮力同心,以治天下。-----战国初期·墨子·《墨子·尚贤中》...
铜山西崩,洛钟东应 解释: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响。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铜山西崩,灵钟应应。”语法:铜山西崩... 殷荆州曾问远公:“《易》以何为体?”答曰:“《易》以感为体。”殷曰:“铜山西崩,灵钟东应,便是《易》耶?”--...
同浴讥裸 解释:在一起洗澡却讥笑别人赤身露体。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问题,却以此而讥嘲别人。... 予以喜谈好作,且有刻本,独恶其日趋于文,而无用于世,岂非同浴而讥裸桯乎?-----明·李开先·《董孟才诗集序》...
痛贯心膂 解释:形容悲痛到极点。出处:宋 陈岩肖《庚溪诗话》卷下:“岩肖之先君光禄,靖康间为京城守御司属官,尝以守御策献... 岩肖之先君光禄,靖康间为京城守御司属官,尝以守御策献之朝,而议者沮之。京城失守,督将士与虏战,遂以身殉国。及归...
铜臭满身 解释:常用以讥讽有钱的或是唯利是图的人。出处:《后汉书·崔寔传》:“论者嫌其铜臭。”... 论者嫌其铜臭。-----南朝宋·范晔·《后汉书·崔寔传》...
彤云密布 解释:彤云:彤是红色的意思,有时指红霞;有时指下雪前均匀密布的阴云。很厚的云层布满天空,预示着大雪即将来临。出... 上天同云,雨雪雰雰。-----··《诗经·小雅·信南山》...
童心未泯 解释:泯:泯灭。年岁虽大但仍有天真之心。形容成年人还有着孩子的天真。出处:宋·陆游《园中作》:“花前自笑童心在... 于是昭公十九年矣,犹有童心,君子是以知其不能终也。-----春秋·左丘明·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...
通幽洞冥 解释:通晓、洞察幽冥之事。出处:晋·陆机《汉高祖功臣颂》:“文成作师,通幽洞冥。”语法:通幽洞冥作谓语、定语;... 文成作师,通幽洞冥。-----晋·陆机·《汉高祖功臣颂》...
童男童女 解释:未婚的少男少女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使人仍赍童男童女,入海求之。”语法:童男童女作主语、... 使人仍赍童男童女,入海求之。-----西汉·司马迁·《史记·封禅书》...
同年而校 解释:犹言相提并论。出处:章炳麟《文学说例》:“体若骈枝,语反简核;岂与夫苏轼陈亮苟为辞费者同年而校乎?”语法... 马、刘二代,斯类实繁。体若骈枝,语反简核;岂与夫苏轼 陈亮苟为辞费者同年而校乎?-----近代·章炳麟·《文学...
同源异派 解释:见“同源异流”。出处: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·结构》:“填词非末技,乃与史传诗文同源而异派者也。”语法... 讵知心手会归,若同源而异派;转用之术,犹共树而分条者乎。-----唐·孙过庭·《书谱》...
痛入心脾 解释:形容悲痛到了极点。出处: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八回:“[女儿]饿到六天上,不能起床,母亲看着,伤心惨目,痛入心... “女儿”饿到六天上,不能起床,母亲看着,伤心惨目,痛入心脾,也就病倒了。-----清·吴敬梓·《儒林外史》...
痛心切骨 解释:伤痛透到骨头里。形容悲愤之至。亦形容痛苦的程度极深。出处:清 和邦额《夜谭随录 白萍》:“子负心太甚,即... 子负心太甚,即王魁、李益,有不逮焉……思之痛心切骨,街非一朝一夕矣。-----清·和邦额·《夜谭随录·白萍》...
同类相求 解释:谓物之同类者互相聚合。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同明相照,同类相求,云从龙,风从虎。”语法... 同明相照,同类相求,云从龙,风从虎。-----西汉·司马迁·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...
通衢大邑 解释:同“通都大邑”。出处:清·王瑬《钞币议》:“又令通衢大邑设立官局,民以他省钞至者,验明准其换本省钞行用。... 又令通衢大邑设立官局,民以他省钞至者,验明准其换本省钞行用。-----清·王瑬·《钞币议》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