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望风而靡 |
解释:①见对方的威势就服服帖帖。形容畏惧之状。②望见对方就为之折服倾倒。形容钦敬之状。③同“望风披靡”。出处... |
天下莫不望风而靡,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,骨肉亲属莫不股栗。-----东汉·班固等·《汉书·杜周传》... |
望风而逃 |
解释: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;就吓得逃跑了。风:风声;气势。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曹操以百万之众,... |
故稽留月余乃进军,吴师望风而退。-----唐·房玄龄等·《晋书·安平献王孚传》... |
望风扑影 |
解释:比喻做事没有把握,没有目标。也比喻毫无根据地盲目寻求。出处: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51回:“蒋平道:... |
... |
望风希旨 |
解释:指说话行事迎合上面和意旨。出处:《三国志·魏书·杜畿传》:“近司隶校尉孔羡辟大将军狂悖之弟,而有司嘿尔... |
近司隶校尉孔羡辟大将军狂悖之弟,而有司嘿尔,望风希旨,甚于受属。-----西晋·陈寿·《三国志·魏书·杜畿传》... |
望风响应 |
解释:望:看。风:风声。看到对方有什么举动,就积极响应。出处:三国·魏·陈琳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:“是以立功之... |
... |
望杏瞻蒲 |
解释:杏:杏花;蒲:菖蒲。指按时令劝勉耕种出处:南朝·陈·徐陵《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》:“望杏敦耕,瞻蒲劝穑。... |
望杏敦耕,瞻蒲劝穑。-----南朝陈·徐陵·《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》... |
往渚还汀 |
解释:谓往返都须渡水。... |
... |
望峰息心 |
解释:遥望山峦巍峨而尘念随之平息。多指遁世隐居。亦喻知难而止息。出处:南朝·梁·吴均《与朱元思书》:“鸢飞戾天... |
鸢飞戾天者,望峰息心;经纶世务者,窥谷忘反。-----南朝梁·吴均·《与朱元思书》... |
忘忧物 |
解释:1.指酒。 2.指萱草。... |
... |
王子犯法,庶民同罪 |
解释:王子犯了法,和老百姓一样处以罪刑。指王法对于王子、平民是一样的。出处:《野叟曝言》第六七回:“众人都道说... |
众人都道说那里话,王子犯法,庶民同罪,这是因奸杀命的事,既犯到官,还有活命的吗。-----清·夏敬渠·《野叟曝... |
枉学屠龙 |
解释:枉:徒然,白白地;出处:《庄子·列御寇》... |
... |
望风承旨 |
解释:见“望风希指”。出处:《晋书·石崇传》:“骏戚属尊重,权势赫奕。内外有司,望风承旨。”语法:望风承旨作谓... |
由是朝臣震慑,望风承旨。-----南朝·宋·范晔·《后汉书·窦融传》... |
望天打卦 |
解释:即望着天空占卜,也称朝天打卦。... |
... |
望风捕影 |
解释:比喻说话做事以不可靠的传闻或迹象为依据。出处:清 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110回:“怎幺能够身临其境,将水... |
张璁谓御史论事不知大体,责人不究虚实,望风捕影,往往失真。-----明·王世贞·《在京尚书都御史特勅》... |
妄口巴舌 |
解释:比喻胡言乱语。有时也指造谣污蔑。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20回:“只要自己拿定主意,必定还要妄口巴... |
... |
亡是公 |
解释:汉 司马相如 作《子虚赋》,假托 子虚 、 乌有先生 、 亡是公 三人互相问答。 后因以“亡是公”指实际... |
... |
亡国之音 |
解释:原指国家将亡,人民困苦,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,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。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乐记... |
... |
枉勘虚招 |
解释:刑讯逼供,屈打成招。... |
... |
亡国之社 |
解释:已亡国家的祠社。古代天子将其作为亡国的象征,以自儆戒。出处:《谷梁传·哀公四年》:“亡国之社,以为庙屏,... |
亡国之社,以为庙屏,戒也。-----战国·谷梁赤·《谷梁传·哀公四年》... |
汪洋闳肆 |
解释:形容文章、言论书法等气势豪放,潇洒自如。同“汪洋自肆”。出处:宋 汪藻《鲍吏部集序》:“钦止少从王氏学,... |
钦止少从王氏学,又尝见眉山苏公,故其文汪洋闳肆,粹然一本于经,而笔力豪放。-----宋·汪藻·《鲍吏部集序》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