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解释 出处
惘若有失 解释:惘:失意。神情颓丧,好像失去所爱所恋的样子出处:三国·魏·吴质《答东阿王书》:“精散思越,惘若有失,非敢... ...
亡王之机 解释:王:称王。灭亡和称王的关键。出处:《韩非子·亡征》:“夫两尧不能相王,两桀不能相亡;亡王之机,必其治乱,... ...
王尊叱驭 解释:《汉书·王尊传》:“上以 尊为 郿 令,迁 益州 刺史。 先是 琅琊 王阳 为 益州 刺史,行部至 邛郲... ...
王孙公子 解释:旧时贵族、官僚的子弟。出处:晋 葛洪《抱朴子 崇教》:“若夫王孙公子,优游贵乐,婆娑绮纨之间。”语法:王... 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,右摄丸,将加己乎十仞之上,以其类为招。-----西汉·刘向·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...
王法无情 解释:王法:国家法律。国家的法律是不讲情面的出处:元·郑廷玉《后庭花》第四折:“这两个都不待秋后取决,才见的官... 这两个都不待秋后取决,才见的官府内王法无情。-----元·郑廷玉·《后庭花》...
王道乐土 解释:王道:统治者治理国家应遵循的道理;乐土:安乐的土地。指施行仁政,把国家治理得很好,百姓安居乐业。... ...
王公大人 解释:国君重臣。后泛指高官贵人。出处:战国·宋·墨翟《墨子·尚贤上》:“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,皆欲国家之富... 《墨子·尚贤上》:“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,皆欲国家之富,人民之众。”-----春秋末期·墨子·《墨子·尚贤...
忘言之契 解释:忘言:无需语言说明;契:意气相投。指彼此以心相知,不拘形迹。出处:《晋书·山涛传》:“与嵇康、吕安善,后... 与嵇康、吕安善,后遇阮籍,便为竹林之交,著忘言之契。-----唐·房玄龄等·《晋书·山涛传》...
忘本逐末 解释:追求细枝末节,忘记事物根本出处:《雪涛小说》... ...
忘乎所以 解释: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;作出不适宜的举动。乎:古汉语虚词;无词汇意义;所以: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... 夫人倾身陪奉,忘其所以。-----明·冯梦龙·《醒世恒言》...
忘情负义 解释: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情义,做出对不起他的事。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13回:“后来宝玉明白了,旧病复发... ...
望尘而拜 解释:指迎候有权势的人,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。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。出处:《晋书 潘岳传》:“岳性轻躁,趋势利... 与石崇等诌事贾谧,每侯其出,与崇辄望尘而拜。-----唐·房玄龄·《晋书·潘岳传》...
望尘僄声 解释:比喻听见风就是雨,不辨事情的虚实真伪。出处:汉·王符《潜夫论·贤难》:“且闾阎凡品,何独识哉?苟望尘僄声... 且闾阎凡品,何独识哉?苟望尘僄声而已矣。观其论也,非能本闺闲之行迹,察臧否之虚实也。-----汉·王符·《潜夫...
望文生义 解释: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;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;做出不确切的解释。文:文字;语句;义:意义。出处:清 张... 若所见不是而徒习之,愈增其误耳。读书穷理,须认正意,切忌如此缘文生义,附会穿穴。-----宋·朱熹·《朱文公文...
望风希指 解释:指说话行事见机迎合他人意旨。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杜恕传》:“近司隶校尉孔羡辟大将军狂悖之弟,而... 近司隶校尉孔羡辟大将军狂悖之弟,而有司嘿尔,望风希指,甚于受属。-----西晋·陈寿·《三国志·魏书·杜恕传》...
亡不待夕 解释:亡:灭亡,死亡。待:等待。夕:傍晚。灭亡等不到傍晚。比喻很快就会灭亡。... 若乃居安而不思危,寇至而不知惧,此谓燕巢于幕,鱼游于鼎,亡不待夕矣。-----明·章婴·《诸葛孔明异传》...
望秋先陨 解释:指草木将近秋天即败落凋零。也比喻未老先衰出处: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·采草药》:“岭峤微草,凌冬不凋;并、汾... ...
望其肩项 解释:形容赶得上或达得到。出处:清·汪琬《与周处士书》:“议论之超卓雄伟,真有与《诗》《书》六艺相表里者,非后... 议论之超卓雄伟,真有与《诗》《书》六艺相表里者,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。-----清·汪琬·《与周处士书...
望其项背 解释:见“望其肩项”。出处:清·汪琬《与周处士书》:“言论之超卓雄伟,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,非后世能文章家所... 气味浑厚,音调复谐,毕竟是本朝第一能手。近时作者虽多,终难望其项背耳。-----明·周藩宪王·《三度小桃花》楔...
王谢风流 解释:高门贵族中世代出有影响的人物出处:唐诗... 到今有遗恨,不得穷扶桑。王谢风流远,阖闾丘墓荒。-----唐·杜甫·《壮游》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