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一十八层地狱 |
解释:佛教指极恶众生死后赴受苦之所,包括刀山、火汤、寒冰等十八种。比喻灾难极其深重的境地。也比喻最低的等级。出... |
判官道:“此是阴山背后一十八层地狱。”-----明·吴承恩·《西游记》... |
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|
解释:一个地方有了困难,四面八方支持援助。形容团结一致,共渡难关。示例:在我们国家,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。... |
... |
一股脑儿 |
解释:通通。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16回:“心中不知道是盐是醋是糖是姜,一股脑儿都倒翻了。”语法:一股脑儿作状... |
来,来,来,你把这个酒饭一股脑儿拿上来,不用啰啰嗦嗦的。-----清·钱德苍·《缀白裘·初集四·红梨记·赏灯》... |
以德报德 |
解释:德:恩惠。用恩惠报答恩惠。出处:《论语·宪问》:“或曰:‘以德报怨何如?’子曰:‘何以报德?以直报怨,以... |
何以报德?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-----春秋·孔子·《论语·宪问》... |
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 |
解释:用公道来回报怨恨,用恩德来回报恩德出处: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子曰:‘何以报德?以直报怨,以德... |
... |
溢美之言 |
解释:过分夸奖的话。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人间世》:“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,两怒必多溢恶之言。”语法:溢美之言... |
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,两怒必多溢恶之言。-----先秦·庄周·《庄子·人间世》... |
溢于言外 |
解释:溢:水满外流,引申为超出。超出语言之外。指某种意思、感情通过语言文字充分表露出来。亦作“溢于言表”。出处... |
“君向潇湘我向秦”,不言怅别,而怅别之意溢于言外;“凝碧池边(一作“头”)奏管弦”,不言亡国,而亡国之痛溢于言... |
溢美之词 |
解释:先秦·庄周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,两怒必多溢恶之言。”含义为过分吹嘘的话语。近义词:溢美... |
... |
溢巷填街 |
解释:意为形容人非常多。... |
... |
溢美之语 |
解释:过分夸奖的话。出处:《庄子 人间世》:“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语,两怒必多溢恶之言。”语法:溢美之语用作褒义。... |
... |
一身两役 |
解释:一个人做两件事。出处:《梁书 张充传》:“一身两役,无乃劳乎?”语法:一身两役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一... |
... |
以杀止杀 |
解释: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。出处:《商君书 画策》:“故以战去战,虽战可也。以杀去杀,虽杀可也。”语法:以杀... |
三世为将,道家所忌。而耿氏累叶以功名自终。将其用兵欲以杀止杀乎?何其独能隆也!-----南朝宋·范晔·《后汉书... |
以杀去杀 |
解释: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。出处:先秦 商鞅《商君书 画策》:“以杀去杀,虽杀可也。以刑去刑,虽重刑可也。”... |
故以战去战,虽战可也。以杀去杀,虽杀可也。以刑去刑,虽重刑可也。-----战国·商鞅等·《商君书·画策》... |
以匡不逮 |
解释:匡:匡正;不逮:不及,考虑不周的地方。达到改正不周全地方的目的。多用于请人提意见。出处:《后汉书·李充传... |
幸托椒房,位列上将。幕府初开,欲辟天下奇伟,以匡不逮,惟诸君博求其器。-----南朝宋·范晔·《后汉书·李充传... |
一工一料 |
解释:可解释为料钱和工钱是1:1的关系。... |
... |
一目数行 |
解释:犹一目十行。出处:清·钮琇《觚剩续编·英豪举动》:“熊公廷弼当督学江南时,试卷皆亲自批阅。阅则连长几于中... |
... |
一金之俸 |
解释:一:比喻很少;金:金钱;俸:俸禄。很少的一点薪俸。比喻微薄的待遇。出处:南朝·梁·任昉《与沈约书》:“一... |
一金之俸,必偏亲伦,仲庚之秩,散之故旧。-----南朝梁·任昉·《与沈约书》... |
一串骊珠 |
解释:骊珠:一种珍贵的珠,传说出自骊龙颔下。比喻歌声宛转就象成串的骊珠一样。出处:明·陶宗仪《辍耕录》:“有字... |
... |
逸辈殊伦 |
解释:指超越同辈,无与比伦。出处:唐张说《为留守奏嘉禾表》:“腾文炜色,九光连合于贞明;逸辈殊伦,百宝骈滋于动... |
... |
逸群绝伦 |
解释:指超出世人和同辈。出处:《隋书 杨素传》:“处道当逸群绝伦,非常之器,非汝曹所逮也。”语法:逸群绝伦作谓... |
处道当逸群绝伦,非常之器,非汝曹所逮也。-----唐·魏征等·《隋书·杨素传》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