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以水济水 |
解释:比喻雷同附和,对事情没有好处。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二十年》:“君所谓可,据亦曰可,君所谓否,据... |
... |
以水救水 |
解释:引水来救水灾,水势越盛。比喻不仅不加以制止,相反更助长其势。出处:《庄子 人世间》:“是以火救火,以水救... |
是以火救火,以水救水,名之曰益多。-----战国·庄周·《庄子·人间世》... |
薏苡兴谤 |
解释:比喻被人诬谄,蒙受冤屈出处:《后汉书》卷二十四... |
... |
以水投水 |
解释:比喻事物类同很难辨别。出处: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说符》:“若以水投水,何如?”语法:以水投水偏正式;... |
白公问曰:”若石水投水,何如?”孔子曰:”吴之善没者能取之。”曰:”若以水投水,何如?”孔子曰:“淄渑之合,易... |
薏苡之谤 |
解释:比喻被人诬蔑,蒙受冤屈。出处:《旧唐书 王珪杜正伦等传论》:“正伦以能文被举,以直道见委,参典机密,出入... |
是知瓜李之嫌,薏苡之谤,斯不可忘。-----唐末五代·王定保·《唐摭言·九·好及第恶登科》... |
以火救火,以水救水 |
解释:用火来救火灾,用水来救水灾。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,不但不能制止,反而助长其势出处: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人... |
... |
一水隔 |
解释:受水的阻隔... |
... |
依丱附木 |
解释:见“依草附木”。... |
... |
义不主财,慈不主兵 |
解释:主:掌管。遵从道义就不能掌管钱财,心怀仁慈就不能掌管军队出处:宋·陈元靓《事林广记·警世格言》:“义不主... |
... |
倚官仗势 |
解释:倚、仗:依靠、凭借。倚仗官府的权势(欺负人)。出处:元 关汉卿《玉镜台》第三折:“你说领着省事,掌着军权... |
你说领着省事,掌着军权,居着高位,又道会亲处倚官挟势。-----元·关汉卿·《玉镜台》... |
倚马长才 |
解释:倚:靠着。比喻才思敏捷,文章写得快出处: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67回:“两人不来多嘴,全凭那斫轮老手徐... |
桓宣武北征,袁虎时从,被责免官,会须露布文,唤袁倚马前令作,手不掇笔,俄得七纸,殊可观。-----南朝宋·刘义... |
倚山傍水 |
解释:倚:依靠;傍:临近。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5回:“只见枯桩上缆着数只小渔... |
... |
以快先睹 |
解释:犹言先睹为快。语本唐韩愈《与少室李拾遗书》:“朝廷之士,引颈东望,若景星凤皇之始见也,争先睹之为快。”出... |
朝廷之士,引颈东望,若景星凤皇之始见也,争先睹之为快。-----唐·韩愈·《与少室李拾遗书》... |
依阿取容 |
解释:谓依附随顺以取悦于人。出处:宋·欧阳修《〈归田录〉序》:“又不依阿取容以循世俗,使怨嫉谤怒丛于一身,以受... |
... |
一尘不涉 |
解释:原指佛教徒修行时,排除物欲,保持心地洁净。 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,坏风气的影响。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、干净... |
花朝月夕,独自爽怀,一尘不染,万念胥空。-----唐·田颖·《揽云台记》... |
怡情悦性 |
解释:心情分外愉快欢畅。怡;悦;愉快;高兴。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7回:“如今上了年纪,且案牍劳烦,于... |
你们不知,我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;如今上了年纪,且案牍劳烦,于这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了。-----清·曹... |
怡情养性 |
解释:怡养性情。出处:茅盾《如何欣赏文艺作品》:“他们那时侯,把一部用文言写的诗、词、赋、曲、传奇、小说,乃至... |
他们那时侯,把一部用文言写的诗、词、赋、曲、传奇、小说,乃至野史、笔记,视为“杂览”,士大夫博习经史以后,不妨... |
怡情理性 |
解释:陶冶性情。出处:汉·徐幹《中论·治学》:“学也者,所以疏神达思,怡情理性,圣人之上务也。”语法:怡情理性... |
学也者,所以疏神达思,怡情理性,圣人之上务也。-----汉·徐幹·《中论·治学》... |
一貌倾城 |
解释:顾:回看。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,顾盼之间,全城人都为之倾倒出处:明·郑若庸《玉玦记·祝寿》:“张郎不成,... |
北方有佳人,绝世而独立,一顾倾人城,再顾倾人国。-----东汉·班固·《汉书·外戚传》... |
一笑倾城 |
解释:《汉书·外戚传上·孝武李夫人》:“北方有佳人,绝世而独立,一顾倾人城,再顾倾人国。”后因以“一笑倾城”形... |
北方有佳人,绝世而独立,一顾倾人城,再顾倾人国。-----东汉·班固等·《汉书·外戚传上·孝武李夫人》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