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一脚不移 |
解释:借喻坚定不移。... |
我晓得你,先晋大爹,你一下了决心,就会一脚不移的。-----现当代·周立波·《山乡巨变》... |
衣冠礼乐 |
解释:指各种等级的穿戴服饰及各种礼仪规范。指封建社会中各种典章礼仪。出处:南朝·梁·任昉《策秀才文》:“百王之... |
何者?百王之敝,齐季斯甚。衣冠礼乐,扫地无余。-----南朝梁·任昉·《策秀才文》... |
以狸致鼠,以冰致绳 |
解释:用猫招引老鼠,用冰作绳索。比喻事情不能成功。出处:《吕氏春秋·功名》:“以狸致鼠、以冰致绳,虽工不能。”... |
... |
以踵解结 |
解释:用脚后跟去解疙瘩。 比喻做事徒劳无功。出处:《淮南子》:“数米简发,烦而不察,有为之甚也,何异乎以膝搔背... |
数米简发,烦而不察,有为之甚也,何异乎以膝搔背,以踵解结矣。-----西汉·刘安·《淮南子》... |
意气扬扬 |
解释:意气:意志;气概;扬扬:得意昂扬的样子。形容十分得意或气概高昂的样子。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管晏列传... |
晏子为齐相,出,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,其夫为相御,拥大盖,策驷马,意气扬扬,甚自得也。-----·佚名·《晏子春... |
彝鼎圭璋 |
解释:“彝”念yí;“璋”念zhāng。比喻典雅出众。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六回:“大家围着一看,... |
大家围着一看,只见状元清华丰采,榜眼凝重安详;到了那个探花,说甚么潘安般貌,子建般才,只他那气宇轩昂之中不露一... |
一钱不落虚空地 |
解释:比喻丝毫不浪费。出处: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五回:“只得自己暗地里送了委员一千两银子,好在一钱不落虚空... |
但有一件毛病,乃先天带了来,一世也不会改的,是把铜钱看的太重,除掉送给女人之外,一钱不落虚空地。-----清·... |
一传十,十传百 |
解释:原指疾病传染,后形容消息传播极快。出处:宋 陶彀《清异录 丧葬义疾》:“一传十,十传百,展转无穷,故号义... |
一传十,十传百,展转无穷,故号义疾。-----宋·陶穀·《清异录·丧葬义疾》... |
一蹴而就 |
解释:蹴:踏;就:成功。踏一步就可以成功。形容轻易地取得成功。也作“一蹴而成”。出处:宋 苏洵《上田枢密书》:... |
天下之学者,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。-----宋·苏洵·《嘉祐集·一四·上田枢密书》... |
一蹴而成 |
解释:见“一蹴而就”。出处:邹韬奋《什么事不可能》:“赖奥维一九○三年的飞机也还不是一蹴而成的。”语法:一蹴而... |
余不动声色,传令为首代表来见,谕以朝廷预备立宪,决无更改,第有一定秩序,势必分年办理,岂可一蹴而成。-----... |
一蹴即至 |
解释:蹴:踏;至:达到出处:《李慎同治九年本张子全书序》近义词:一蹶而就、一蹴而就... |
因文山而获见倭艮峰先生,得读所著为学大旨,始知圣人之道如日用饮食之不可一日或离,而从事之久,则趣益深,理益明,... |
一蹴可几 |
解释:同“一蹴而就”。几,近,及。出处:梁启超《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》第四章第二节:“天下事非一蹴可几者。”... |
自古绝大事业,本无一蹴可几之理,皆由时时常存此心,历久不懈,乃渐有成效可睹耳。-----清·薛福成·《代李伯相... |
一蹴可就 |
解释:蹴:踏;就:成功。踏一步就成功。比喻事情轻而易举,一下子就成功出处:茅盾《漫谈文艺创作》:“但是,世界观... |
... |
一蹴而得 |
解释:见“一蹴而就”。出处:茅盾《路》十二:“现在,他们认为胜利不能一蹴而得,必须用持久战。”语法:一蹴而得作... |
... |
一蹴而至 |
解释:踏一步就成功。比喻事情轻而易举,一下子就成功。... |
... |
一无所犯 |
解释:俄然:突然。*2追殄:追击消灭... |
... |
一辞同轨 |
解释:犹众口一词。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。出处:《韩非子 八奸》:“此皆俱进俱退,皆应皆对,一辞同轨以移主心者也... |
此皆俱进俱退,皆应皆对,一辞同轨以移主心者也。-----战国·韩非·《韩非子·八奸》... |
一轨同风 |
解释:车轨相同,风俗一致。比喻国家统一。出处:《晋书 苻坚载记上》:“一轨九州,同风天下。”语法:一轨同风联合... |
今天下车同轨,书同文,行同伦。-----春秋·子思·语本《礼记·中庸》... |
移山跨海 |
解释:移动山岳,跨越大海。比喻力量巨大。出处: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 诸子》:“《列子》有移山跨海之谈,《淮... |
《列子》有移山跨海之谈,《淮南》有倾天折地之说。-----南朝梁·刘勰·《文心雕龙·诸子》... |
一秉虔诚 |
解释:谓诚心诚意。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零一回:“那凤姐儿也无心瞻仰圣像,一秉虔诚,磕了头,举起签筒默... |
那凤姐儿也无心瞻仰圣像, 一秉虔诚,磕了头,举起签筒默默的将那见鬼之事并身体不安等故祝告了一回。-----清·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