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倚门傍户 |
解释:倚、傍:靠着。比喻做学问自己没有见解,只袭取别人的说法。出处: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涿州纸衣和尚》:“倚... |
僧问:“如何是宾中宾?”师曰:“倚门傍户犹如醉,出言吐气不惭惶。”-----宋·释普济·《五灯会元·临济玄禅师... |
一空依傍 |
解释:指在艺术、学术等方面独创而全不摹仿。出处:王国维《宋元戏曲考》第十二章:“关汉卿一空依傍,自铸伟词,而其... |
... |
依山傍水 |
解释: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。出处:宋·叶適《安集两淮申省状》:“奔迸渡江求活者几二十万家,而依山傍水相保聚... |
奔迸渡江求活者几二十万家,而依山傍水相保聚以自固者亦几二十万家。-----宋·叶適·《安集两淮申省状》... |
薏苡蒙谤 |
解释:比喻被人诬蔑,蒙受冤屈。同“薏苡之谤”。出处:《明史 项忠传》:“昔马援薏苡蒙谤,邓艾槛车被征。”语法:... |
... |
一棒子打死 |
解释:认为没有丝毫可取之处而全盘否定... |
... |
一棒一条痕,一掴一掌血 |
解释:掴:用巴掌打。打一棒出现一条血痕,打一掌出现血印。比喻做事有效用,立竿见影出处: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·论语... |
... |
一榜尽赐 |
解释:指考生全部被录取。出处:宋·邵伯温《闻见前录》卷七:“有旨一榜尽除京官通判。”... |
有旨一榜尽除京官通判。-----宋·邵伯温·《闻见前录》... |
一揽包收 |
解释:谓总揽一切。出处: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六:“指台抹凳,担汤担水,一揽包收,多是他上前替力。”语... |
... |
一手包揽 |
解释:一个人办理全部事情,不容许别人插手出处: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43回:“你一手包揽,我只赊我的头钱。”语... |
... |
异宝奇珍 |
解释:珍异难得的宝物。出处:宋 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东坡四》:“嗟呼,世不乏奇珍异宝,乏识者耳。”语法:异... |
嗟呼,世不乏奇珍异宝,乏识者耳。-----宋·胡仔·《苕溪渔隐丛话后集·东坡四》... |
一饥两饱 |
解释:犹言每天不能饱食。形容生活贫困。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七卷:“钱兴日逐做些小经纪供给家主,每每不... |
钱兴日逐做些小经纪供给家主,每每不敷,一饥两饱。-----明·冯梦龙·《醒世恒言》... |
一饱眼福 |
解释:看到珍奇或美好的事物,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满足。出处:现代成语,出处未知,待查明。语法:谓语示例:他从未让大... |
我也极爱骏马,可否让我一饱眼福?-----现代·姚雪垠·《李自成》... |
衣丰食饱 |
解释:丰:丰富;足:足够。指衣食充足,生活富裕出处:明·无名氏《群仙朝圣》第二折:“你看他衣丰食饱无闲事,齐念... |
你看他衣丰食饱无闲事,齐念禾词大叫呼,端的是壮观皇都。-----明·佚名·《群仙朝圣》... |
一报还一报 |
解释:旧时认为做了怎幺样的事,就有怎幺样的报应。也指怎幺对待别人的,也就会得到怎幺样的回报。出处:元·纪君祥《... |
做冤仇能做毒,少不的一报还一报。-----元·纪君祥·《赵氏孤儿》... |
以身报国 |
解释:把身体献给国家。指宁愿为国家的安危奉献自己的生命。出处:《魏书 辛雄传》:“卿等备位纳言,当以身报国。”... |
卿等备位纳言,当以身报国。-----北朝北齐·魏收·《魏书·辛雄传》... |
一还一报 |
解释:谓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。出处:元·岳伯川《铁拐李》第一折:“不是我千错万错,大刚来一还一报。”语法:... |
不是我千错万错,大刚来一还一报。-----元·岳伯川·《铁拐李》... |
一叶报秋 |
解释:同“一叶知秋”。出处:唐·鲍溶《始见二毛》诗:“百川赴海返潮易,一叶报秋归树难。”唐·柳氏《杨柳枝》词:... |
百川赴海返潮易,一叶报秋归树难。-----唐·鲍溶·《始见二毛》诗... |
衣褒带博 |
解释:宽衣大带。古代儒生的服式。... |
... |
以管窥豹 |
解释:用竹管看豹,只能见其身上的一斑。比喻目光狭隘,见识短浅。语本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“此郎亦管中... |
此郎亦管中窥豹,时见一斑。-----南朝宋·刘义庆·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... |
以半击倍 |
解释:用半数兵力击破一倍于己的敌人。形容取胜之易。出处:《管子·制分》:“人事荒乱,以十破百;器备不行,以半击... |
人事荒乱,以十破百;器备不行,以半击倍。-----春秋·管仲·《管子·制分》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