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一片丹心 |
解释:一片红心。指全部忠诚之心。出处:宋 苏轼《过岭寄子由》:“一片丹心天日下,数行清泪岭云南。”语法:一片丹... |
一片丹心天日下,数行清泪岭云南。-----宋·苏轼·《过岭寄子由》... |
以肉啖虎 |
解释:见“以肉餧虎”。出处:明·李贽《史纲评要·周纪·赧王》:“以揽权要秦王,正如以肉啖虎耳。”语法:以肉啖虎... |
... |
一力担当 |
解释:一力:尽全力。尽全力承担责任。... |
到了北京,冯主事先去拜了通政司邹参议,将沈炼父子冤情说了,然后将沈襄讼冤本稿送与他看。邹应龙一力担当。----... |
一旦之忿 |
解释:忿:气忿。 一时的气忿。出处:《论语·颜渊》:“一朝之忿,忘其身,以及其亲,非惑与?”《新五代史·符存审... |
彦饶与晋(高祖)初无衅隙,以一旦之忿,不能驭其军,杀(白)奉进已非其本意,以反见诛,非其罪也!-----宋·欧... |
一旦一夕 |
解释:同“一朝一夕”。出处: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臣弑君,子弑父,非一旦一夕之故也,其渐久矣。”语法:一旦一... |
臣弑君,子弑父,非一旦一夕之故也,其渐久矣。-----西汉·司马迁·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... |
以党举官 |
解释:按照朋党关系来选拔官吏。出处:《韩非子·有度》:“今若以誉进能,则臣离上而下比周;若以党举官,则民务交而... |
今若以誉进能,则臣离上而下比周;若以党举官,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。故官之失能者其国乱。-----战国·韩非·《... |
一刀切 |
解释:比喻用划一的办法处理情况或性质不同的事物。出处:刘心武《钟鼓楼》第一章:“世界上的事,没有一刀切的时候,... |
... |
一篙到底 |
解释:比喻一辈子在一起,不半路上相抛。 多指夫妻相守一直到老。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四十五回:“我爹娘... |
我爹娘当初把我嫁王押司,只指望一竹竿打到底,谁想半路相抛。-----明·施耐庵·《水浒全传》... |
一年到头 |
解释:整年,从头到尾经过出处: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0卷:“我两个又是养家经纪人,一年到头,没几时住在... |
... |
一尘不到 |
解释:形容清净纯洁。出处:唐·唐彦谦《游清凉寺》诗:“一尘不到心源净,万有俱空眼界清。”语法:一尘不到作宾语、... |
一尘不到心源净,万有俱空眼界清。-----唐·唐彦谦·《游清凉寺》诗... |
一尘不倒 |
解释:原指佛教徒修行时,排除物欲,保持心地洁净。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,坏风气的影响。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、干净。... |
花朝月夕,独自爽怀,一尘不染,万念胥空。-----唐·田颖·《揽云台记》... |
疑邻盗斧 |
解释:疑:怀疑;斧:斧头。怀疑邻居偷他的斧头。指不注重事实根据,对人对事胡乱猜疑出处:战国·郑·列御寇《列子·... |
人有亡斧者,意其邻之子。视其行步,窃斧也;颜色,窃斧也;言语,窃斧也;动作态度,无为而不窃斧也。-----战国... |
一德一心 |
解释:德:心意。大家一条心,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。出处:《尚书 泰誓中》:“乃一德一心,立定厥功,惟克永世。”... |
乃一德一心,立定厥功,惟克永世。-----·佚名·《尚书·泰誓中》... |
遗德馀烈 |
解释:指先人留下的德泽和功业。... |
... |
一飧之德 |
解释:一顿饭的恩惠。... |
... |
一递一声 |
解释:彼此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替谈话,互相应答。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三折:“一个这壁,一个那壁,一递... |
一个这壁,一个那壁,一递一声长吁气。-----元·王实甫·《西厢记》... |
一递一口 |
解释:彼此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替谈话,互相应答。出处: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十二回:“于是西门庆把桂姐搂在... |
于是西门庆把桂姐搂在怀中陪笑,一递一口儿饮酒。-----明·兰陵笑笑生·《金瓶梅词话》... |
一递一句 |
解释:此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话,互相应答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... |
... |
义不帝秦 |
解释:出自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,比喻坚持正义,不向强权恶势力屈服、投降。... |
... |
一点一滴 |
解释:形容微少零星。出处:方志敏《可爱的中国·清贫》:“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,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。”语法... |
于是乎有学,学则一点一滴,俱不容草草抹过矣。-----明·顾宪成·《虞山商语》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