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移丘换段 |
解释:改变自己区划的田地界域以图私利。... |
若将田土移丘换段,挪移等则,以高作下,减瞒粮额……罪亦如之。-----明·李善长等·《明律·户律·田宅》... |
以碫投卵 |
解释:碫:磨刀石。用磨刀石去砸蛋。比喻以强攻弱,必胜无疑。出处:《孙子·势篇》:“兵之所加,如以碫投卵者,虚实... |
... |
以长攻短 |
解释:利用自己的长处去攻击别人的短处语法:以长攻短作谓语、主语、宾语;用于战争等。示例:以长攻短很容易取胜近义... |
愿审智愚,量勇怯,度众寡,以长攻短,此刷耻之道也。-----北宋·宋祁、欧阳修等·《新唐书》... |
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 |
解释:子:对别人的称呼;矛: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;盾: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。比喻拿对方的观点、方法或言论来反... |
楚人有鬻楯与矛者,誉之曰:“吾楯之坚,莫能陷也。”又誉其矛曰:“吾矛之利,于物无不陷也。”或曰:“以子之矛陷子... |
一力撺掇 |
解释:一力:极力;撺掇:怂恿、劝诱别人做事。指竭力怂恿别人去做某件事情,或竭力促成某件事情。出处:明·施耐庵《... |
且说王婆一力撺掇那婆娘当夜伴灵。第二日,请四僧念些经文。第三日早,众火家自来扛抬棺材,也有几家邻舍街坊相送。-... |
一箭上垛 |
解释:比喻说话做事一次就成功。出处:元 无名氏《符金锭》第二折:“这个不打紧,我如今就去,一箭上垛。”语法:一... |
... |
遗珥堕簪 |
解释:见“遗簪堕珥”。出处:宋·无名氏《张协状元》戏文第十七出:“清晓,侍婢不惜千金,相呼斗百草。遗珥堕簪,蹙... |
... |
遗簪堕珥 |
解释:①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若乃州闾之会,男女杂坐,行酒稽留,六博投壶,相引为曹,握手无罚,目眙不禁,前有堕... |
若乃州闾之会,男女杂坐,行酒稽留......前有堕珥,后有遗簪,髡窃乐此,饮可八斗而醉二参。-----西汉·司... |
以讹传讹 |
解释:以:拿;把;讹:谬误;错误的。把本来就不正确的东西流传出去。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况且他原是到过... |
... |
一差两讹 |
解释:同“一差二错”。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二十卷:“如若不听我言语,逼迫女儿一差两讹,与你干休不得!... |
如若不听我言语,逼迫女儿一差两讹,与你干休不得!-----明·冯梦龙·《醒世恒言》... |
翳桑饿人 |
解释:翳桑饿人一个汉语词汇,意指在桑树荫下挨饿的人。比喻不忘他人恩惠,并有所回报。反义词:忘恩负义... |
... |
以手叩额 |
解释:把手放在额上。表示欢欣庆幸。出处:唐·裴庭裕《东观奏记·上·懿安郭太后》:“墀就敏中,厅问其事,皞益不挠... |
墀就敏中,厅问其事,皞益不挠。墀以手加额手皞,赏其孤直。-----唐·裴庭裕·《东观奏记·上·懿安郭太后》... |
以手加额 |
解释:把手放在额上。表示欢欣庆幸。出处:宋 杨万里《章贡道院记》:“斯言一出,十邑之民,以手加额,家传人诵。”... |
勒见曜(刘曜)无字军,大悦,举手指天,又自指额曰:“天也!”-----唐·房玄龄等·《晋书·石勒载记下》... |
意断恩绝 |
解释:情义和恩情断绝出处:元·关汉卿《哭存孝》第三折:“做儿的会做儿,做夜的会做爷,子父每无一个差迟,生各札的... |
... |
义重恩深 |
解释:恩惠、情义极为深重。出处:唐 吕颂《代郭令公谢男尚公主表》:“事出非常,荣加望外,恩深义厚,何以克堪;糜... |
事出非常,荣加望外,恩深义厚,何以克堪;糜躯粉骨,不知所报。-----唐·吕颂·《代郭令公谢男尚公主表》... |
义断恩絶 |
解释:恩断义绝【释义】夫妻或亲属朋友之间恩爱情义完全断绝,从此不相往来。出处:元·马致远《任风子》第三折:“咱... |
... |
疑贰之见 |
解释:疑贰:疑惑,拿不定主意。 指犹豫拿不定主意。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三回:“将军外托服从之名,... |
将军外托服从之名,内怀疑贰之见,事急而不断,祸至无日矣。-----明·罗贯中·《三国演义》... |
遗簪坠珥 |
解释:见“遗簪堕珥”。出处:宋·柳永《木兰花》词:“盈盈,斗草踏青。人艳冶、递逢迎。向路傍往往,遗簪坠珥,珠翠... |
盈盈,斗草踏青。人艳冶、递逢迎。向路傍往往,遗簪坠珥,珠翠纵横。-----宋·柳永·《木兰花》... |
遗珥坠簪 |
解释:见“遗簪堕珥”。出处: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禊游》:“朱论,碾破芳堤,遗珥坠簪,落花相衬。”语法:遗珥坠簪作... |
朱论,碾破芳堤,遗珥坠簪,落花相衬。-----清·洪昇·《长生殿·禊游》... |
一而再,再而三 |
解释:再:第二次。一次又一次。出处:清 俞万春《荡寇志》第109回:“那厮必然再用此法,一而再,再而三,我其危... |
至于再,至于三。-----··《书·多方》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