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疑人勿用,用人勿疑 |
解释:怀疑的人就不要使用他,使用的人就不要怀疑他。指用人应充分信任。出处:《金史·熙宗本纪》:“疑人勿使,使人... |
... |
一误再误 |
解释:一次错了;二次又错。形容不接受教训;屡犯错误。出处:《宋史 魏王廷美传》:“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。普... |
上尝以传国意访之赵普,普曰:“太祖已误,陛下岂容再误邪!”于是普复入相,廷美遂得罪。-----宋·李焘·《续资... |
一差两误 |
解释:可能发生的意外或差错。... |
若留在此,又恐一差两误,这尸首无处出脱,被地方晓得,弄出事来,性命不保。-----明·冯梦龙·《醒世恒言》... |
一念之误 |
解释:见“一念之差”。出处:宋·曾慥《类说》卷四十七引《遁斋闲览·口中芙蕖花香》:“此人前身为尼,诵《法华经》... |
欧公知颖州有官妓卢媚儿,姿貌端秀,口中常作芙蕖花香。有蜀僧曰:“此人前身为尼,诵《法华经》二十年。一念之误,乃... |
一场误会 |
解释:指一次错怪别人出处:王朔《人莫予毒》:“单立人和曲强开始意识到,这可能是一场误会,但也得问下去。”语法:... |
... |
一差二误 |
解释:指意外的差错和失误。出处:《京本通俗小说·快嘴李翠莲记》:“罢,罢,我两口也老了,管你不得,只怕有些一差... |
... |
贻误军机 |
解释:贻:贻害。耽误了作战大事。出处:《清史稿 高家本纪三》:“二十一年春正月庚本,以额附科尔沁亲王色布腾巴勒... |
二十一年春正月庚本,以额附科尔沁亲王色布腾巴勒珠尔贻误军机,褫爵禁锢。-----近代·赵尔巽·《清史稿·高家本... |
疑误天下 |
解释:疑:怀疑。令天下迷惑不解。... |
... |
贻误后学 |
解释:后学:后来的学习者。 错误遗留下去,使后来学习的人受到不好的影响。出处:《后汉书·蔡邕传》:“邕以经籍去... |
邕以经籍去圣久远,文字多谬,俗儒穿凿,贻误后学。-----南朝宋·范晔·《后汉书·蔡邕传》... |
一命呜呼 |
解释:指人死亡。呜呼:古汉语叹词;旧时常用于祭文;后来借指死亡。出处:清 刘鹗《老残游记》:“谁知这个女婿,去... |
谁想乐极生悲,过了六年,刘后所生之子,竟至得病,一命呜呼。-----清·石玉昆·《三侠五义》... |
一表人物 |
解释:形容容貌英俊。表,仪表。出处:元·郑光祖《倩女离魂》第一折:“(梅香云)姐姐,那王秀才生的一表人物,聪明... |
(梅香云)姐姐,那王秀才生的一表人物,聪明浪子,论姐姐这个模样,正和王秀才是一对儿。-----元·郑光祖·《倩... |
衣冠文物 |
解释:泛称某地或某时代的人物事迹与风俗、制度。《石点头·卷五·莽书生强图鸳侣》:“看那街市上,衣冠文物,十分华... |
于时三川定鼎,万国朝宗,衣冠文物,足为壮观。-----唐·魏征等·《隋书·百官志》... |
一物不成,两物见在 |
解释:见:通“现”。指一件买卖不成功,但双方钱物仍在,没有损失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2回:“和你往日无... |
... |
一闻千悟 |
解释:形容悟性极高。谓略一指点,即完全了悟。出处:《景德传灯录·汾州大达无业国师》:“得大总持,一闻千悟。”语... |
得大总持,一闻千悟。-----北宋·释道原·《景德传灯录·汾州大达无业国师》... |
一子悟道,九族生天 |
解释:犹言一子出家,九祖升天。借喻一人得势,全家沾光。出处:元 马致远《黄粱梦》第一折:“你自不知,你不是个做... |
你自不知,你不是个做官的,天生下这等道貌,是个神仙中人。常言道:“一子悟道,九族生天”,不要错过了。-----... |
一子悟道,九族升天 |
解释:九族:本人的父、祖父、曾祖、高祖和子、孙、曾孙、重孙。一个孩子领悟天道,整个家族都能升到天堂去出处:元·... |
... |
一差二悮 |
解释:同“一差二误”。... |
... |
遗风余习 |
解释: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。同“遗风余俗”。出处:《宣和书谱 卫恒》:“学家相传,四世不坠,盛哉,遂与王谢家遗风... |
学家相传,四世不坠,盛哉,遂与王谢家遗风余习相季孟也。-----西晋·卫恒·《宣和书谱·卫恒》... |
遗风馀习 |
解释:见“遗风馀俗”。... |
... |
一夕九徙 |
解释:九:多次;徙:迁移。 一夜之间迁移好几次。形容居住的地方极不安全。出处:《后汉书·苏木韦传》:“暠大惊惧... |
暠大惊惧,乃布棘于室,以板籍地,一夕九徙,虽家人莫知其处。-----南朝宋·范晔·《后汉书·苏木韦传》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