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一波才动万波随 |
解释:指一波方动,万波随之而起。比喻事情开端后的不断发展变化。出处:宋 惠洪《冷斋夜话 船子和尚偶》:“千尺丝... |
千尺丝纶直下垂,一波才动万波随。-----宋·惠洪·《冷斋夜话·船子和尚偈》... |
一臂之力 |
解释:臂:胳膊。比喻给一些力量不大的协助。出处:元 李寿卿《伍员吹箫》:“若得此人助我一臂之力,愁甚冤仇不报?... |
不爱斧斤而斫之,期于成器,捐一臂之力,使小人有黄钟大吕之重。-----宋·黄庭坚·《代人求知人书》... |
移东掩西 |
解释:用这方面的钱、物弥补那方面的亏空或不足。比喻只求暂时应付,不作长久打算。... |
... |
一小撮 |
解释:撮:容量单位,1升=1000撮。很少的数量出处:毛泽东《国民党反动派由“呼吁和平”变为呼吁战争》:“一小... |
... |
遗簪脱舃 |
解释:形容欢饮而不拘形迹。 清 钱学纶 《语新》卷上:“假敬神爲名,列食歡呼,遺簪脱舃,雖云男女分曹,究屬面... |
... |
一搭一檔 |
解释:谓互相配合,彼此协作。有时含贬意出处:周立波《夏天的晚上》:“两个朋友一搭一档的,说了许多挖苦这首歌的话... |
... |
一簧两舌 |
解释:比喻胡言乱语。出处:汉 焦赣《易林》:“一簧两舌,妄言谄语。”语法:一簧两舌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... |
一簧两舌,妄言谄语。-----汉·焦赣·《易林·巽之讼》... |
疑疑惑惑 |
解释:怀疑别人,疑虑不安,犹豫不定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1回:“自从昨夜见鬼,心中总是疑疑惑惑的,如... |
自从昨夜见鬼,心中总是疑疑惑惑的,如今听了大了这些话,不觉把素日的心性改了一半,已有三分信意。-----清·曹... |
一言兴邦,一言丧邦 |
解释:邦:国家。指关键时刻一句话可以关系到国家的兴或亡出处: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子路》:“一言而兴邦,有诸?... |
... |
一牛九锁 |
解释:比喻无法解脱。出处:汉·焦延寿《易林》卷十:“一牛九锁,更相牵挛,案明如市,不得东西,请谳得报,日中被刑... |
一牛九锁,更相牵挛,案明如市,不得东西。-----汉·焦赣·《焦氏易林》... |
一风吹 |
解释:比喻完全勾销(多指决定、结论等)。出处:邓小平《结束过去,开辟未来》:“历史帐讲了,这些问题一风吹,这也... |
... |
一二二一 |
解释:一即二,二即一。谓名异而实同。... |
... |
一则一,二则二 |
解释:形容说话老老实实,毫不含糊。同“一是一,二是二”。出处:元 无名氏《抱妆盒》第三折:“则要你一则一,二则... |
则要你一则一,二则二。-----元·佚名·《抱妆盒》... |
一而二,二而一 |
解释:两件事看似不同,实际上却相同。出处:明 罗懋登《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》第九回:“天子神仙,一而二,二而... |
知生之道,则知死之道。尽事人之道,则尽事鬼之道。死、生,人、鬼,一而二,二而一者也。-----宋·程颢、程颐·... |
一是一,二是二 |
解释:形容说话老老实实,毫不含糊出处:清·俞万春《荡寇志》第80回:“遂把那杨腾蛟怎样写亲供,刘二怎样勒掯,小... |
遂把那杨腾蛟怎样写亲供,刘二怎样勒掯,小人等不依他,又恐怕被他连累,一是一、二是二的都说了。-----清·俞万... |
一而二,二而三 |
解释:由一至二,由二至三。指由此及彼联想开去。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十八回:“因此一而二,二而三,反复... |
... |
易如破竹 |
解释:像劈竹子那样容易。形容办事顺利,毫无阻碍。出处:明·陶宗仪《辍耕录·檄》:“厥角稽首,迎我前矛。后实先声... |
厥角稽首,迎我前矛。后实先声,易如破竹。-----明·陶宗仪·《辍耕录·檄》... |
一唱百和 |
解释:形容附和的人极多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35回:“那也是承了乾、嘉极盛之后,不得不另辟蹊径,一唱百和,自然... |
... |
挹斗扬箕 |
解释:《诗·小雅·大东》:“维南有箕,不可以簸扬;维北有斗,不可以挹酒浆。”孔颖达疏:“言维此天上,其南则有箕... |
维南有箕,不可以簸扬;维北有斗,不可以挹酒浆。-----西周·佚名·《诗经·小雅·大东》... |
一箪一瓢 |
解释:一箪食物,一瓢饮料。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。出处:《论语·雍也》:“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... |
贤哉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-----春秋·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·《论语·雍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