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辩口利辞 |
解释:辩口:口才好,善于辩论。指能言善辩,伶牙俐齿出处:汉 班昭《女诫》:“妇言,不必辩口利辞也。”语法:辩... |
妇言,不必辩口利辞也。-----汉·班昭·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... |
辩口利舌 |
解释:指能言善辩,伶牙利嘴。出处:汉 王充《论衡 物势》:“亦或辩口利舌,辞喻横出为胜。”语法:辩口利舌作宾... |
亦或辩口利舌,辞喻横出为胜。-----汉·王充·《论衡·物势》... |
辩折田巴 |
解释:田巴,战国时齐国辩士,此人生就一张铁嘴,滔滔不绝,口若悬河,在徂丘、稷下一带发表演说,同人辩论,没有一... |
... |
遍稽群籍 |
解释:翻阅查找很多书籍。遍:普遍,稽:查,籍:书籍。
... |
... |
辩才无碍 |
解释:碍:滞碍。本是佛教用语,指菩萨为人说法,义理通达,言辞流利,后泛指口才好,能辩论。出处:《大乘起信论》... |
若能知法永不灭,则得辩才无障碍;若能辩才无障碍,则能开演无边法。-----·佚名·《华严经》... |
鞭辟近里 |
解释:鞭辟:鞭策,激励;里:最里层。形容作学问切实。也形容分析透彻,切中要害。出处:宋 程颢《师训》:“学只... |
学只要鞭辟近里,著己而已,故”切问而近思“,则“仁在其中矣”。-----宋·程颢·《师训》... |
便辞巧说 |
解释:指牵强附会、巧为立说。出处: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便辞巧说,破坏形体,说五字之文,至于二三万言。”
... |
便辞巧说,破坏形体,说五字之文,至于二三万言。-----东汉·班固·《汉书·艺文志》... |
砭庸针俗 |
解释:砭:古代治病用的石针,治疗。救治凡庸鄙陋出处:清 龚炜《巢林笔谈 双忠寺碑文》:“其论足以扶教维风,其... |
其论足以扶教维风,其文足以砭庸针俗,卓识大力,一空当世作者。-----清·龚炜·《巢林笔谈·双忠寺碑文》... |
鞭不及腹 |
解释:及:到。指鞭子虽长,也不能打马肚子。比喻力量达不到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五年》:“虽鞭之长,... |
荆襄残破,淮西正当南北之交,嵩之当置司淮西,则脉络相连,可以应援,邈在鄂渚,岂无鞭不及腹之虑。-----元·脱... |
鞭长不及 |
解释:鞭:马鞭子;及:够得上。马鞭子虽长,也打不到马肚子。比喻相隔太远,力量达不到出处:郭沫若《高渐离》第四... |
惟山西一镇,抚臣久病,大帅新推,兵力甚单;而微臣身在宣东,又苦鞭长不及,鳃鳃虑之。-----明·卢象昇·《恭报... |
标新竞异 |
解释:指提出新奇的主张,表示与众不同。出处:清 平步青《霞外攟屑 杂觚 文人害国》;“魏大中答萧元恒云:……... |
魏大中答萧元恒云:……衡文者日阅数十百卷,皆束书不观,而荒于嬉者之文。得一二标新竞异之文,安得有亟赏之而亟拔之... |
摽末之功 |
解释:比喻微末。 比喻很小的功劳。出处:《汉书·王莽传》
... |
乃至青戎,摽末之功,一言之劳,然犹皆蒙丘山之赏。-----东汉·班固、班昭等·《汉书·五莽传》... |
标新竖异 |
解释:指提出新奇的主张,表示与众不同。出处:清 钱谦益《序》:“近代之流而失正者有二:抽黄对白,肥皮厚肉,其... |
近代之流而失正者有二:抽黄对白,肥皮厚肉,其失也靡;标新竖异,牛鬼蛇神,其失也纤。-----清·钱谦益·《序》... |
标枝野鹿 |
解释:标枝,树梢之枝,比喻上古之世在上之君恬淡无为;野鹿,比喻在下之民出处:《庄子 天地》:“至治之世,不尚... |
至治之世,不尚贤,不使能,上如标枝,民如野鹿。-----战国·庄周·《庄子·天地》... |
飙发电举 |
解释:飙:暴风;举:起飞。形容声势迅猛出处:《明史 戚继光传》:“大猷老将务持重,继光则飙发电举,屡摧大寇,... |
大猷老将务持重,继光则飙发电举,屡摧大寇,名更出大猷上。-----清·张廷玉等·《明史·戚继光传》... |
表里不一 |
解释:表面和内在不一样。出处:《逸周书 谥法解》:“行见中外曰悫。”语法:表里不一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... |
行见中外曰悫。-----西汉·刘向·《逸周书·谥法解》... |
表里受敌 |
解释:内外受到敌人的攻击。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诸葛诞传》:“城固而众多,攻之必力屈,若有外寇,表里... |
城固而众多,攻之必力屈,若有外寇,表里受敌,此危道也。-----西晋·陈寿·《三国志·魏书·诸葛诞传》... |
表里为奸 |
解释:表里:内外;奸:虚伪狡诈。比喻用勾结、欺诈等不正当手段做坏事。出处:明 沈德符《野获编 言事 王虎谷封... |
弘治初,王虎谷为祠祭郎中,以太监李广交结寿宁侯,表里为奸,特疏请斩广以谢宗庙。-----明·沈德符·《万历野获... |
表里相符 |
解释:表里:指内外;符:符合。指表里如一出处:明 方孝孺《王待制私谥议》:“惟三代之学,本诸身心,著于行事,... |
... |
标同伐异 |
解释:帮助意见相同的人,排斥意见不同的人。出处: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轻诋》:“真长标同伐异,侠之大者... |
谢镇西书与殷扬州,为真长求会稽,殷答曰:“真长标同伐异,侠之大者。常谓使君降阶为甚,乃复为之驱驰邪?”----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