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出处 |
有你不多,无你不少 |
解释:指无关紧要的人,可有可无语法:有你不多,无你不少作定语、分句;用于口语。示例:你放心,有你不多,无你不少... |
... |
怒猊抉石,渴骥奔泉 |
解释:猊:狻猊,即狮子;抉:踢开;骥:骏马。如愤怒的狮子踢开石头,口渴的骏马奔向泉水。形容书法遒劲奔放出处:《... |
... |
十年生聚,十年教训 |
解释:生聚:繁殖人口,聚积物力;教训:教育,训练。指军民同心同德,积聚力量,发愤图强,以洗刷耻辱。出处:《左传... |
越十年生聚,而十年教训,二十年之外,吴其为沼乎!-----春秋·左丘明·《左传·哀公元年》... |
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 |
解释:树:培植,培养。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。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。出处:先秦 管仲《管子 权修》:“一年之... |
一年之计,莫如树谷;十年之计,莫如树木;终身之计,莫如树人。-----··《管子·权修》... |
徐娘半老,风韵犹存 |
解释:徐娘:梁元帝妃徐氏,泛指妇女。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出处: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论人言可畏》:“一遇到女人... |
... |
磨而不磷,涅而不缁 |
解释:磨了以后不变薄,染了以后不变黑。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。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阳货》:“不曰... |
... |
国之将亡,必有妖孽 |
解释:妖孽:妖魔鬼怪。国家将要灭亡必定有某种征兆出处: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国家将兴,必有祯祥;国家将亡... |
... |
国家将亡,必有妖孽 |
解释:妖孽:妖魔鬼怪。国家将要灭亡必定有某种征兆出处: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国家将兴,必有祯祥;国家将亡... |
... |
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 |
解释:泛指自己经历的事,自己知道甘苦。出处: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袁州蒙山道明禅师》:“某甲虽在黄梅随众,实... |
明(上座)于言下忽然默契便礼拜云:“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,某甲在五祖会中,枉用三十年工夫。”-----唐·裴休·... |
如鱼饮水,冷暖自知 |
解释:泛指自己经历的事,自己知道甘苦。同“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”。出处:鲁迅《故事新编·序言》:“况且‘如鱼饮水... |
如鱼饮水,冷暖自家知。自家性命事,自家了得,自家性命便宜。-----唐·吕岩·《促拍满路花(其五)》... |
牝鸡司晨,惟家之索 |
解释:牝:雌性的;索:尽。母鸡在清晨打鸣,这个家庭就要破败。比喻女性掌权,颠倒阴阳,会导致家破国亡出处:明·许... |
... |
男大当娶,女大当聘 |
解释:指男女长大成年当须婚嫁出处:老舍《骆驼祥子》:“我这才是头一回……男大当娶,女大当聘。”语法:男大当娶,... |
... |
去其糟粕,存其精华 |
解释:糟粕:酒糟,比喻无用的东西。把有用的东西留下,把无用的东西丢掉出处:李锐《毛泽东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动·学生... |
... |
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 |
解释:糟粕:酒糟,比喻无用的东西。把有用的东西留下,把无用的东西丢掉出处:马南邨《不要秘诀的秘诀》:“我们现在... |
... |
溥天之下,莫非王土 |
解释:溥:通“普”,普遍,全。苍天之下都是天子的辖地。指大一统思想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北山》:“溥天之下,莫非... |
... |
云雾之盛,顷刻而讫 |
解释:盛:大;顷刻:一会儿;讫:完结。云雾再大,转眼间就会散净。比喻某种势力不会长久出处:汉·魏朗《魏子》:“... |
云雾之盛,顷刻而讫;暴雨之盛,不过终日。-----汉·魏朗·《魏子》... |
千部一腔,千人一面 |
解释:比喻都是老一套,没有变化(多指创作)。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回:“至于才子佳人等书,则又开口‘文... |
至于才子佳人等书,则又开口“文君”,满篇“子建”,千部一腔,千人一面,且终不能不涉淫滥。-----清·曹雪芹·... |
杀人偿命,欠债还钱 |
解释:偿:偿还。杀人者须抵命,欠债者要还钱出处:元·马致远《任风子》第二折:“可知道杀人偿命,欠债还钱,你这般... |
谚有之:杀人偿命,欠债还钱,理也。-----北宋·李之彦·《东谷随笔》... |
万事具备,只欠东风 |
解释:一切都准备好了,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,不能放火。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,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。出处:明·罗... |
... |
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 |
解释:一切都准备好了,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,不能放火。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,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。出处:明 罗... |
孔明索纸笔,屏退左右,密书十六字曰:“欲破曹公,宜用火攻;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。”-----元末明初·罗贯中·《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