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|---|---|---|
| 得不偿丧 | 解释:见“得不偿失”。出处:金·王若虚《进士彭子升墓志》:“晚登一第,则到官未满而亡,仅予随夺,得不偿丧。”... | 晚登一第,则到官未满而亡,仅予随夺,得不偿丧。-----金·王若虚·《进士彭子升墓志》... |
| 得尺得寸 | 解释:得:取得,获得。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,得多少就是多少。出处: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秦策三》:“王不如远交... | 王不如远交而近攻,得寸则王之寸, 得尺亦王之尺也。-----西汉·刘向·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... |
| 得寸进尺 | 解释:得到了一寸又进一步得到一尺。比喻欲望越来越大;贪心不足。出处: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秦策三》:“王不如远... | 不敢进寸而退尺。-----春秋·老子·《老子·道德经》... |
| 得过且过 | ... | 得过一日且一日,安知今吾非故吾?-----宋·陆游·《杂咏》... |
| 得马失马 | 解释:谓世事多变,得失无常。典出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。出处:典出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。见“得马生灾”。语法:得马... | 居数月,其马将胡骏马而归,人皆贺之。其父曰:“此何遽不能为祸乎?”家富良马,其子好骑,堕而折其髀。-----西... |
| 得人者昌,失人者亡 | 解释:人:指人心。得人心的就能兴隆,失去人心的就要灭亡。出处:唐·李观《项籍故里碑铭序》:“至如谋于汉者,昔... | 至如谋于汉者,昔其臣也,公实弃之;兵于汉者,昔其将也,公不庸之。故曰:得人者昌,失人者亡。-----唐·李观·... |
| 得失相半 | 解释:指利与弊同时存在,不相上下,基本相等。出处: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书·全琮传》:“今分兵捕民,得失相半,... | 今分兵捕民,得失相半,岂得谓全哉?-----晋·陈寿·《三国志・吴书・全琮传》... |
| 得天独厚 | 解释:天:天生;自然的;独:独特;厚:优厚。得到天然的特别优厚的待遇。形容所处的自然环境或具备的客观条件特别... | 何得天之厚如是哉!-----明·张居正·《答宗伯董浔阳》... |
| 得月较先 | 解释: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。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。出处:宋·俞文豹《清夜录》:“范文正公... | 范文正公镇钱塘,兵官皆被荐,独巡检苏麟不见录,乃献诗云:“近水楼台先得月,向阳花木易逢春。”-----宋·俞文... |
| 德才兼备 | 解释:品德和能力都具备。兼备:都具备。出处:《元史 丰臧梦解传》:“乃举梦解才德兼备,宜擢清要,以展所蕴。”... | 乃举梦解才德兼备,宜擢清要,以展所蕴。-----明·宋濂、王袆等·《元史·丰臧梦解传》... |
| 德言工貌 | 解释:指妇德、妇言、妇容、妇功。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具备的四种德。出处: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二折:“非是... | 非是咱自夸奖:他有德言工貌,小生有恭俭温良。-----元·王实甫·《西厢记》... |
| 德言工容 | 解释:见“德言容功”。出处:语出《礼记·昏义》。见“德言容功”。语法:德言工容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女性。示例:... | ... |
| 德言容功 | 解释:德:妇德,品德。言:言辞。容:容貌。功:女红(旧指女子所做的针线活)。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。出... | 九嫔掌妇学之法,以教九御,妇德、妇言、妇容、妇功,各帅其属。-----西周·周公旦·《周礼·天官·九嫔》... |
| 德重恩弘 | 解释:重:崇高、深厚;弘:通“宏”,大。道德高尚,恩惠广大。形容普施恩德。出处:唐·韩愈《袁州刺史谢上表》:... | 显荣频烦,称效寂蔑,又蒙赦其罪累,授以方州,德重恩弘。-----唐·韩愈·《袁州刺史谢上表》... |
| 得一知己,死可无恨 | 解释:知己:彼此相知的朋友;恨:遗憾。能得到一位知心朋友,就是死了也没有遗憾。形容知音难觅出处:谢觉哉《知己... | ... |
| 得见青天 | 解释:“得见青天”指冤屈得到伸张。出处:(出自《西游记》第62回) ... | ... |
| 德被八方 | 解释:品德高尚,满布天下出处: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29回:“不可,不可!主公德被八方,名高天下,岂可称臣逆贼... | 不可,不可!主公德被八方,名高天下,岂可称臣逆贼!-----明·郭勋·《英烈传》... |
| 得荫忘身 | 解释:荫:遮蔽。原指蝉得到荫凉的地方遮蔽就忘了自身的安全。比喻只图眼前的享受而不顾后患。出处:《庄子·山木》... | 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,螳螂执翳而搏之。-----战国·庄周·《庄子·山木》... |
| 得失参半 | 解释:得失:得到与失去。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。即得失相当。语法:得失参半作谓语、定语;指得失相当。示例:我们... | 此区区作书之旨,不识高明以为然否?大抵吾辈著书,得失参半,一人见识既单,精力有限,不得良友正之,则疑无从改订。... |
| 得未尝有 | 解释:见“得未曾有”。出处:宋·苏轼《与郭功甫书》之一:“昨辱宠临,久不闻语,殊出意表,盖所谓得未尝有也。”... | 昨辱宠临,久不闻语,殊出意表,盖所谓得未尝有也。-----宋·苏轼·《与郭功甫书》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