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|---|---|---|
| 渴骥奔泉 | 解释:骥:骏马。如同骏马口渴思饮,飞快奔赴甘泉一般。形容书法笔势矫健。也比喻迫切的欲望。出处:《新唐书 徐浩... | 尝书四十二幅屏,八体皆备,草隶尤工,世状其法曰“怒猊抉石,渴骥奔泉”云。-----宋·欧阳修等·《新唐书·徐浩... |
| 克伐怨欲 | 解释:①指好胜、骄傲、忌刻、贪婪四种恶德。②指关于四种恶德的理论。出处: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宽问》:“克、... | 克、伐、怨、欲不行焉,可以为仁矣。-----春秋·孔子等·《论语·宪问》... |
| 刻薄寡思 | 解释:(待人、说话)冷酷无情;不厚道。寡:少。出处:冯至《朱自清先生》:“党同伐异,刻薄寡思在朱先生写的文字... | 党同伐异,刻薄寡思在朱先生写的文字里是读不到的。-----现代·冯至·《朱自清先生》... |
| 刻骨镂心 | 解释:铭刻在心灵深处。形容记忆深刻,永远不忘。出处:孙犁《秀露集 戏的梦》:“我见到和听到的,亲身体验到的,... | 深荷王公之德,铭刻心骨。-----唐·李白·《上安州李长史书》... |
| 刻骨铭心 | 解释:刻:刻划;铭:在金属上刻写。刻在骨头上;铭刻在心灵中。形容感受深刻或感激之至。出处:唐 李白《上安州李... | 臣等虽无逮及远见之虑,犹有庶几戒惧之情……刻骨定分,有死无二。-----南朝宋·范晔·《后汉书·邓骘传》... |
| 刻木为吏 | 解释: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污辱,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。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。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路温... | 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,削木为吏议不对,定计于鲜也。-----东汉·班固等·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... |
| 刻雾裁风 | 解释:比喻擅长山水风光描写出处:明 袁宏道《和丘长孺》:“五言七言信手成,刻雾裁风好饥骨。”语法:刻雾裁风作... | 五言七言信手成,刻雾裁风好饥骨。-----明·袁宏道·《和丘长孺》... |
| 刻意求工 | 解释:刻意:用尽心思;工:精致、完好。用尽心思使文章或工艺品更精巧。出处:清 况周颐《蕙风词话》第二卷:“此... | 此等词语浅情深,妙在字句之表,便觉刻意求工,是无端多费气力。-----清·况周颐·《蕙风词话》... |
| 颗粒无收 | 解释:收:收成。连一粒米也没收获到。多指因灾祸造成绝收。出处:明·西湖渔隐主人《欢喜冤家》第三回:“我家今年... | 今日之扰我者,他日必有以大济我也。今乃反使颗粒无收之地,白输价直陪贵之苗。-----宋·黄震·《黄氏日钞·申明... |
| 磕头礼拜 | 解释:磕头:旧时礼节,跪在地上头碰地。礼拜:向尊敬的人或神行礼。恭敬地跪在地上叩头行礼。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小... | 你只望着大安州磕头礼拜。-----元·无名氏·《小张屠》... |
| 可乘之隙 | 解释:隙:空子;机会;弱点;漏洞。可以利用的空子。出处:宋 晁补之《上皇帝论北事书》:“当是时,皆有可乘之隙... | ... |
| 可望而不可及 | 解释:指只可仰望而不可接近出处:郭沫若《月蚀》:“可望而不可及的古之人,你们的鼓声透过了几千万重的黑幕,传达... | ... |
| 课嘴撩牙 | 解释:搬唇弄舌。课,用同“嗑”。出处:明·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·连枝秀》:“锦心绣腹,宣扬《老子》经文,发科打... | 锦心绣腹,宣扬《老子》经文,发科打诨,不离机锋;课嘴撩牙,长存道眼。-----明·陶宗仪·《南村辍耕录·连枝秀... |
| 溘先朝露 | 解释:指生命比朝露消失得还快。形容死得过早出处:唐 李德裕《张辟疆论》:“若平勃二人溘先朝露,则刘氏之业必归... | ... |
| 科头赤足 | 解释:科头:不戴帽子。露着头,光着脚。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出处:明·唐寅《偶成》诗:“科头赤足芝荷衣,徙倚藤床... | ... |
| 科头箕裾 | 解释:科头:不戴帽子;裾:通“倨”,傲慢;箕裾:两腿分开而坐。不戴帽子,席地而坐。形容不拘礼法出处:明·梅鼎... | ... |
| 刻鹘类鹜 | 解释:仿效得虽然不太逼真,但还相似 ... | ... |
| 刻意为之 | 解释:用尽心思做某件事 ... | 蜚卿问山谷诗,曰:“精绝!知他是用多少工夫。今人卒乍如何及得!可谓巧好无余,自成一家矣。但只是古诗较自在,山谷... |
| 磕头撞脑 | 解释:1.犹言碰来碰去。谓到处都能碰到。 2.形容人多互相挤碰。如:庙中人甚多,称得是磕头撞脑。 ... | ... |
| 科班出身 | 解释:科班:指旧时招收儿童;培养为戏曲演员的组织。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。出处:茅盾《升学与就业》... | 中外古今有不少伟大的事业家都不是“学校”“科班”出身,甚至科学家也有从没进过什么理工大学的!-----现代·茅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