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|---|---|---|
| 骈首就戮 | 解释:一并被杀。出处:明·徐复祚《投梭记·哭友》:“可怜周戴二兄,不听吾言,果然骈首就戮。”语法:骈首就戮作... | 绿林黄巾之流,畏威者接踵请降,拒命者骈首就戮。-----宋·王之道·《上都督张丞相书》... |
| 骈四俪六 | 解释:骈体文每句四字、六字排比对偶。出处:唐 柳宗元《乞巧文》:“骈四俪六,锦心绣口。”语法:骈四俪六联合式... | 骈四俪六,锦心绣口。-----唐·柳宗元·《乞巧文》... |
| 骈肩叠迹 | 解释:形容人多拥挤。同“骈肩累迹”。出处:清·刘大櫆《乞捐输以待周急引》:“京师为四方之会,万民之所聚处,仕... | 忽得小佛,相似入定观音,蒙头趺坐,外间传说求瞻睹者骈肩叠迹。-----宋·洪迈·《夷坚支志·馀干谭家蚕》... |
| 片云遮顶 | 解释:比喻得到别人的恩泽。出处:元·张国宾《合汗衫》第一折:“小人到前面死了呵,那生那世,做驴做马,填还这债... | 若不死呵,但得片云遮顶,此恩必当重报也。-----元·张国宾·《合汗衫》... |
| 片纸只字 | 解释:指零碎的文字材料;也指简短的书信。出处: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5卷:“得其片纸只字者,重如拱璧... | 片言只字,不关其间。-----晋·陆机·《谢平原内史表》... |
| 偏听偏信 | 解释:偏:只注重一方面。只听信一方面的话;就以为真;指处理问题态度不公正;方法不妥当。出处:汉 王符《潜夫论... | 故偏听生奸,独任成乱。-----西汉·司马迁·《史记·邹阳列传》... |
| 翩翩公子 | 解释:旧时对风流而有文采的富贵子弟的誉称。出处:三国魏·曹植《侍太子坐》诗:“齐人进奇乐,歌者出西秦,翩翩我... | ... |
| 片词只句 | 解释:同“片言只字”。出处:唐·司空图《题〈柳柳州集〉序》:“噫,后之学者褊浅,片词只句,未能自辨,已侧目相... | 噫,后之学者褊浅,片词只句,未能自辨,已侧目相诋訾矣。-----唐·司空图·《题〈柳柳州集〉序》... |
| 片甲无存 | 解释:一片铠甲都没保存下来。形容全军覆没。同“片甲不存”。出处:明 梁辰鱼《浣纱记 交战》:“杀得他只轮不返... | ... |
| 骈肩杂遝 | 解释:形容人多拥挤的样子 ... | ... |
| 骈拇枝指 | 解释:骈母:脚上的拇指与第二趾合成一趾;枝指:手上大拇指帝多生一指。比喻多余的、无用的东西。出处:庄周《庄子... | 骈拇枝指,出乎性哉,而侈于德。-----战国·庄子·《庄子·骈拇》... |
| 翩若惊鸿 | 解释:翩:轻快;轻盈。轻快得像惊飞的鸿雁;形容姿态轻盈。出处:三国 魏 曹植《洛神赋》:“其形也,翩若惊鸿,... | ... |
| 骈肩迭迹 | 解释:同“骈肩累迹”。 ... | ... |
| 骈门连室 | 解释:形容为数众多。出处:《南齐书·竟陵文宣王子良传》:“自宋道无章,王风陵替,窃官假号,骈门连室。”语法:... | 自宋道无章,王风陵替,窃官假号,骈门连室。-----南朝梁·萧子显·《南齐书·竟陵文宣王子良传》... |
| 骈首就僇 | 解释:同“骈首就戮”。 ... | 亮祖以下诸人既昧明哲保身之几,又违制节谨度之道,骈首就僇,亦其自取焉尔。-----清·张廷玉等·《明史·朱亮祖... |
| 骈首就死 | 解释:同“骈首就戮”。出处:清·昭梿《啸亭杂录·西域用兵始末》:“呼其壮士出,以次斩戮,寂无一声,骈首就死。... | 呼其壮士出,以次斩戮,寂无一声,骈首就死。-----清·昭梿·《啸亭杂录·西域用兵始末》... |
| 片甲不留 | 解释:甲:铠甲;古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的用来防身护体的战衣。连一片铠甲也没留下。形容全军被消灭。出处:清 钱彩... | 贫道祭风,周瑜举火,黄盖诈降,烧曹兵八十三万,片甲不回。-----元·无名氏·《黄鹤楼》... |
| 片鳞残甲 | 解释:见“片鳞只甲”。出处:梁启超《新史学·中国之旧史学》:“时或借外国人之著述,窥其片鳞残甲。”语法:片鳞... | 时或借外国人之著述,窥其片鳞残甲。-----近代·梁启超·《新史学·中国之旧史学》... |
| 片瓦不留 | 解释:同“片瓦无存”。出处: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一卷:“那婆子被蒋家打得个片瓦不留,婆子安身不牢,也搬在... | 况城邑焚毁,片瓦不存,所过山林,林木匮乏。城之甚劳,未见其利。-----元·脱脱、阿鲁图·《宋史·钱若水传》... |
| 片言一字 | 解释:犹片言只字。少量的文字。出处:唐 李邕《兖州曲阜县孔子庙碑》:“片言一字,劝善惩恶,诱进后人,启明先觉... | 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