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|---|---|---|
| 堂上一呼,阶下百诺 | 解释:诺:答应。堂上一声呼唤,阶下齐声答应。多形容旧时豪门权贵威势烜赫,侍从和奉承的人很多。出处:《吕氏春秋... | 宋王大悦,饮酒室中。有呼万岁者,堂上尽应;堂上已应,堂下尽应。门外庭中闻之,莫敢不应。-----战国·吕不韦等... |
| 堂堂正正 | 解释:原指军队阵容盛大。后形容光明正大。堂堂:强大威武;正正:整齐。出处:先秦 孙武《孙子 军争》:“无邀正... | 无要正正之旗,勿击堂堂之陈。-----春秋·孙武·《孙子·军争》... |
| 堂哉皇哉 | 解释:犹堂而皇之。出处:清·吴研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十八回:“他有了这个引子,就格外的打点,格外的应... | 他有了这个引子,就格外的打点,格外的应酬,不到半年便放了海关道,堂哉皇哉的带了家眷,出京赴任。-----近代·... |
| 糖舌蜜口 | 解释:甜言蜜语,说讨人喜欢的动听的话。出处:《群英类选·〈海神记·王诉神〉》:“起初时为闲游,到后来被啜哄,... | 起初时为闲游,到后来被啜哄,糖舌蜜口随他弄。-----·佚名·《群英类选·〈海神记·王诉神〉》... |
| 螳螂奋臂 | 解释:犹螳臂当车。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,必然失败。出处:唐 黄滔《谢试官启》:“将怜其蚌蛤剖胎,只自回旋于... | ... |
| 傥来之物 | 解释:傥来:偶然、意外得来的。无意中得到的或非本分应得的财物。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缮性》:“轩冕在身,非... | 轩冕在身,非性命也,物之傥来,寄者也。-----战国·庄子·《庄子·缮性》... |
| 汤烧火热 | 解释:谓生病发高烧。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十回:“又见他汤烧火热,自己守着他,歪在旁边劝他:‘只养病... | 又见他汤烧火热,自己守着他,歪在旁边劝他:“只养病,别想着些没要紧的事。”-----清·曹雪芹·《红楼梦》... |
| 唐临晋帖 | 解释:临:摹仿字画;帖:书法、绘画的范本。唐人书法多临摹晋人范本,脱胎变化而成。比喻善临摹,少独创。出处:明... | 德机诗如何?曰:“德机诗如唐临晋帖。”-----明·陶宗仪·《辍耕录·论诗》... |
| 唐突西施 | 解释:唐突:冒犯。西施:春秋时美女,冒犯了西施。比喻为了突出丑的,而贬低了美的。亦作“唐突西子”。出处:梁启... | 何乃刻画无盐以唐突西施也!-----南朝宋·刘义庆·《世说新语·轻诋》... |
| 堂皇富丽 | 解释:堂皇:盛大,雄伟;富丽:华丽。形容房屋宏伟豪华。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。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... | 连忙灯下一看,只见当朝圣人出的是三个富丽堂皇的题目。-----近代·文康·《儿女英雄传》... |
| 糖衣炮弹 | 解释:用糖衣裹着的炮弹。比喻反动派用腐蚀、拉拢、诱惑等手段向无产阶级进攻或进行颠覆活动。出处:陈登科《风雷》... | ... |
| 螳臂当车 | 解释:螳螂奋举前腿来挡住车子前进;不知道它的力量根本不胜任。比喻自不量力地去做办不到的事;必然失败。出处:先... | ... |
| 螳臂当辙 | 解释:比喻自不量力,招致失败。同“螳臂当车”。出处:明 蒋一葵《长安客话 斗促织》:“螳臂当辙横,怒蛙致凭轼... | ... |
| 螳螂拒辙 | 解释:犹螳臂当车。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,必然失败。出处:唐 刘知幾《史通 载文》:“乃其申诰誓,降移檄,便... | 乃其申诰誓,降移檄,便称其智昏菽麦,识昧玄黄,列宅建都若鹪鹩之巢苇,临戎贾勇犹螳臂之拒辙。此所谓厚颜也。---... |
| 螳臂扼辙 | 解释:螳臂:螳螂的前腿;扼:控制;辙:行车的方向。螳螂举起臂来阻止车的前进。比喻自不量力出处:宋·王谠《唐语... | ... |
| 螳蜋奋臂 | 解释:亦作“螗蜋奮臂”。犹螳臂当车。 唐 黄滔 《谢试官启》:“將憐其蜯蛤剖胎,只自迴旋於皎月;螗蜋奮臂,... | ... |
| 汤池之固 | 解释:汤:热水;池:护城河。形容坚不可摧。 ... | ... |
| 汤池铁城 | 解释:形容城池牢不可破。亦比喻言谈无懈可击。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殷中军虽思虑通长,然... | 边地之城皆将相告曰“范阳令先降而身死”必将婴城固守,皆为金城汤池,不可攻也。-----东汉·班固·《汉书·蒯通... |
| 汤里来,水里去 | 解释:指银钱随手来随手去,留不住。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61回:“这正是俗语云:‘大海里翻了豆腐船,汤... | ... |
| 堂而皇之 | 解释:形容公然毫不隐讳地(多含贬义)。出处:鲁迅《花边文学 “莎士比亚”》:“末一句是客气话,赞成施先生的其... | 是内帘的,那一个不带着。你去看,有两房还堂而皇之的摆在桌上呢。-----近代·吴趼人·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