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解释 出处
遗形去貌 解释:谓舍弃一切外在形式。出处:明·袁宏道《与陶孝若书》:“然一相识,而遂遗形去貌,又非浅浅者可同年轮也。”语... ...
溢言虚美 解释:过甚其辞、不符合实际地称美。出处:清·方苞《书周颂清庙诗后》:“古人事君亲要于诚信,不敢溢言虚美,以滋天... 古人事君亲要于诚心,不敢溢言虚美,以滋天下后世之口实也。-----清·方苞·《书周颂清庙诗后》...
衣冠优孟 解释:春秋楚相孙叔敖死后,儿子很穷,优孟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,楚王受到感动。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。指... 优孟曰:“若无远有所之。”即为孙叔救衣冠,抵掌谈语。岁涂,像孙叔救,楚王及左事不能别也。庄王置酒,优孟前为寿。...
衣裳盟会 解释:衣:穿。穿着礼服聚会。与“兵车之会”相对而言,指春秋时代诸国之间和好的会议出处:南朝·梁·江淹《萧让太傅... 若乃衣裳盟会,九合一匡,犹惭德斯礼也。-----南朝梁·江淹·《萧让太傅相国齐公十郡九锡表》...
一叶迷山 解释:意谓一叶蔽目,不见泰山。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五回:“世上这般双瞳如豆、一叶迷山的,以至糊涂... 后世拘墟之士,双瞳如豆,一叶迷山,目所不见,率以仲尼“不语”为群。-----清·高珩·《聊斋志异序》...
一台二妙 解释:台:古代官署名。同一官署中有名气的两个人出处:《晋书·卫瓘传》:“瓘学问渊博、明习文艺,与尚书郎敦煌索靖... 瓘学问渊博、明习文艺,与尚书郎敦煌索靖俱善草书,时人号为“一台二妙”。-----唐·房玄龄等·《晋书·卫瓘传》...
以义灭身 解释:灭身:牺牲生命。为追求道义而牺牲性命。出处:三国·魏·曹操《让县自明本志令》:“及至袁绍据河北,兵势强盛... 及至袁绍据河北,兵势强盛,孤自度势,实不敌之,但计投死为国,以义灭身,足垂于后。-----三国魏·曹操·《让县...
一钱不名 解释:谓身无分文。常以形容囊橐一空或甚为贫穷。出处:清·吴趼人《糊涂世界》第十二回:“岑其身道:‘我也本来打算... 中丞于十六日晚始归寓,时已不及,而囊底罄竭,一钱不名矣。-----清·百一居士·《壶天录》...
一命鸣呼 解释:指死亡。常含幽默诙谐意味。出处:明·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·合同文字记》:“又过半年,忽然刘二感天行时气,头... ...
一牛鸣地 解释:见“一牛吼地”。出处:清·钱谦益《山庄八景诗·锦峰晴晓》序:“其旁有锦峰书院,去山庄一牛鸣地。”语法:一... 其旁有锦峰书院,去山庄一牛鸣地。-----清·钱谦益·《山庄八景诗·锦峰晴晓》序...
异姓陌路 解释:异姓:不同姓氏。跟自己不同姓氏的陌路人。泛指与自己无关的陌生人。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七十九回:“... 我的窗即可为你之窗,何必分晰得如此生疏。古人异姓陌路,尚然同肥马,衣轻裘,敝之而无憾,何况咱们。-----清·...
以沫相濡 解释:沫:唾沫;口水;濡:沾湿;润泽。用唾沫互相湿润。比喻在困境中以微力互相救助。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大宗... ...
义不容默 解释:默:沉默。出处:宋·陆九渊《与吕伯恭书》:“苟有所怀,义不容默。”... 苟有所怀,义不容默。-----宋·陆九渊·《陆九渊集·五·与吕伯恭书》...
一沐三渥发 ... ...
衣冠沐猴 解释:沐猴:猕猴。穿衣戴帽的猕猴。比喻人虚有其表而人品低下出处:元·汪元亨《朝天子·归隐》曲:“厌襟裾马牛,笑... 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,果然。-----西汉·司马迁·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...
一沐三握发 解释:沐:洗头。洗一次头要停顿三次。形容渴求贤才,谦恭下士出处:汉·王充《论衡·书解》:“周公一沐三握发,为周... ...
一沐三捉发 解释:沐:洗头;捉:用手攥住。洗一次头要停顿三次。形容渴求贤才,谦恭下士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鲁周公世家》... 昔者禹一沐而三捉发,一食而三起,以礼有道之士,通乎己之不足也。-----战国·吕不韦等·《吕氏春秋·谨听》...
一沐三捉发,一饭三吐哺 解释:沐:洗头;捉:用手攥住;哺:口中含的食物。洗一次头与吃一顿饭要停顿三次。形容渴求贤才,谦恭下士。形容为延... ...
弋者何慕 解释:弋者:射鸟的人。射鸟的人无法取得。比喻贤者隐处,免落入暴乱者之手出处:唐·张九龄《感遇》诗:“今我游冥冥... 今我游冥冥,弋者何所慕。-----唐·张九龄·《感遇十二首》...
一木难支 解释:大楼将要倒塌,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。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,维持不住全局。出处:隋 王通《文中子 事... 元裒如北厦门,拉攞自欲坏,非一木所能支。-----南朝宋·刘义庆·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