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|---|---|---|
| 枕中鸿宝 | 解释:《汉书·刘向传》:“上(宣帝)复兴神仙方术之事,而淮南有枕中《鸿宝》、《苑秘书》。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... | 上复兴神仙方术之事,而淮南有枕中《鸿宝》、《苑秘书》,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。-----东汉·班固等·《汉书·... |
| 振臂一呼 | 解释:挥动手臂;大声号召。振:挥动。出处:汉 李陵《答苏武书》:“然陵振臂一呼,创病皆起。”语法:振臂一呼偏... | 然陵振臂一呼,创病皆起。-----汉·李陵·《答苏武书》... |
| 振兵释旅 | 解释:收缴兵器,解散军队。出处: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纵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虚;偃干戈,振兵释旅:示天下... | 纵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虚;偃干戈,振兵释旅:示天下不复用也。-----西汉·司马迁·《史记·周本纪》... |
| 振领提纲 | 解释:提纲挈领。出处:《隋书·文学传·潘徽》:“总括油素,躬披缃缥,芟芜刈楚,振领提纲,去其繁杂,撮其指要,... | 总括油素,躬披缃缥,芟芜刈楚,振领提纲,去其繁杂,撮其指要,勒成一家,名曰《江都集礼》。-----唐·魏征等·... |
| 振聋发聩 | 解释: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(发:开启;聩:耳聋)。比喻唤醒糊涂、麻木的人。出处:清 袁枚《随园诗话补遗》第... | ... |
| 振穷恤寡 | 解释:救济贫穷和无依靠的人。出处:《北史·魏纪四·孝明帝》:“壬寅,诏以旱故,命依旧雩祈,察理冤狱,掩胔埋骼... | 壬寅,诏以旱故,命依旧雩祈,察理冤狱,掩胔埋骼,振穷恤寡。-----唐·李大师、李延寿·《北史·魏本纪·孝明帝... |
| 振裘持领 | 解释:喻抓住事物的关键。出处:汉·杨伦《上书案坐任嘉举主罪》:“臣闻《春秋》诛恶及本,本诛则恶消;振裘持领,... | 臣闻《春秋》诛恶及本,本诛则恶消;振裘持领,领正则毛理。-----汉·杨伦·《上书案坐任嘉举主罪》... |
| 振振有辞 | 解释:振振:理直气壮的样子。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,说个没完。出处:巴金《探索集 究竟属于谁?》:“这些人振振有... | 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,既振振有词,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,以授之口实也。-----清·梁启超·《关税权问题》... |
| 震古铄今 | 解释:震动古人,显耀当世。形容事业或功绩伟大。出处:清·谭嗣同《仁学》四六:“美释黑奴而封之……称震古铄今之... | ... |
| 贞不绝俗 | 解释:谓品性高洁而不与世俗隔绝。出处:《后汉书 郭太传》:“或问汝南范滂曰:‘郭林宗何如人?’滂曰:‘隐不违... | 或问汝南范滂曰:“郭林宗何如人?”滂曰:“隐不违亲,贞不绝俗,天子不得臣,诸侯不得友,吾不知其它。”-----... |
| 贞下起元 | 解释:用以表示天道人事的循环往复,周流不息。出处:《易 干》:“元亨利贞。”尚秉和注:“元亨利贞,即春夏秋冬... | 元亨利贞。-----·佚名·《易·乾》... |
| 针头削铁 | 解释:形容极力刮削搜刮。出处:清·杨潮观《穷阮籍醉骂财神》:“若不是针头削铁将身惫,只怕你刀头餂蜜将人害。”... | ... |
| 珍馐美馔 | 解释:馐:滋味好的食物,馔:饭食。珍贵而味道好的食物。亦作“珍羞美味”。出处:熊召政《张居正》第二卷第五回:... | ... |
| 真才实学 | 解释:真正的才华和学识。实:真。出处:宋 王十朋《梅溪王忠公文集》第23卷:“知其所得必真才实学。”语法:真... | ... |
| 真刀真枪 | 解释:①真实的刀枪。②比喻毫不作假,实实在在。出处:老舍《龙须沟》第二幕:“他们在这儿,不是先给孩子们糖吃,... | 后边都是会武艺的家将,真刀真枪,摆着社火。-----清·无名氏·《说唐》... |
| 真金不怕火炼 | 解释:比喻正直勇敢的人经得住任何风浪的考验。出处:浩然《艳阳天》第115章:“乌云遮不住太阳,真金不怕火炼,... | 谁知你们真金不怕火,礼则礼,情则情,全无一毫苟且之心。-----清·名教中人·《好逑传》... |
| 真金烈火 | 解释:比喻经过严重考验而品质不变。出处:明·徐渭《雌木兰》第二出:“非自奖真金烈火,傥好比浊水红莲。”语法:... | 非自奖真金烈火,傥好比浊水红莲。-----明·徐渭·《四声猿·雌木兰》... |
| 真心真意 | 解释:犹真心实意。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十九回:“那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,也每用假情试探。因你也... | 那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,也每用假情试探。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,我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,都只用假意试探。--... |
| 甄心动惧 | 解释:敬慎而保持警惕。出处:《逸周书·道法》:“甄心动惧日顷。”语法:甄心动惧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... | 甄心动惧曰顷。-----先秦·佚名·《逸周书·谥法》... |
| 枕干之雠 | 解释:谓不共戴天的仇恨。 ... | 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