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|---|---|---|
| 重床叠屋 | 解释:比喻重复繁多。出处:周恩来《“七七”四年》:“战时的政治机关,贵简单而不贵复杂,机关应集中而不应重床叠... | ... |
| 重光累洽 | 解释:同“重熙累洽”。出处:唐·崔融《嵩山启母庙碑》:“重光累洽,下武嗣文,负扆而化,垂衣以君。”语法:重光... | 重光累洽,下武嗣文,负扆而化,垂衣以君。-----唐·崔融·《嵩山启母庙碑》... |
| 重迹屏气 | 解释:见“重足屏气”。出处:《北齐书·酷吏传·卢裴》:“又伺察官人罪失,动即奏闻,朝士见之,莫不重迹屏气,皆... | 又伺察官人罪失,动即奏闻,朝士见之,莫不重迹屏气,皆目之为卢校事。-----唐·李百药·《北齐书·酷吏传·卢斐... |
| 重理旧业 | 解释:见“重温旧业”。出处: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三十回:“再嫁呢,还是住家?还是索性大张旗鼓的重理旧业?这倒... | 再嫁呢,还是住家?还是索性大张旗鼓的重理旧业?这倒是个大问题。-----清·曾朴·《孽海花》... |
| 重三迭四 | 解释:见“重三迭四”。 ... | ... |
| 重山峻岭 | 解释:连绵起伏的高山。出处:《宣和画谱·赵令穰》:“使周览江、浙、荆、湘重山峻岭,江湘溪涧之胜丽,以为笔端之... | ... |
| 重熙累盛 | 解释:同“重熙累洽”。出处:《旧唐书·礼仪志六》:“国家系本仙宗,业承圣祖,重熙累盛,既锡无疆之休,合享登神... | 国家系本仙宗,业承圣祖,重熙累盛,既锡无疆之休,合享登神,思弘不易之典。-----五代·刘昫等·《旧唐书·礼仪... |
| 重熙累叶 | 解释:同“重熙累洽”。出处:《旧唐书·音乐志四》:“三光再朗,庶绩其凝。重熙累叶,景命是膺。”语法:重熙累叶... | 三光再朗,庶绩其凝。重熙累叶,景命是膺。-----五代·刘昫等·《旧唐书·音乐志四》... |
| 重裀列鼎 | 解释:喻指生活富贵,位居高官。出处:元·关汉卿《拜月亭》第四折:“忒心偏,觑重裀列鼎不值钱,把黄齑淡饭相留恋... | ... |
| 重足而立,侧目而视 | 解释:重足:双脚并拢;侧目:斜着眼睛。形容畏惧而愤恨的样子。出处:《史记·汲郑列传》:“今天下重足而立,侧目... | 今天下重足而立,侧目而视矣。-----西汉·司马迁·《史记·汲郑列传》... |
| 重足累息 | 解释:同“重足屏气”。出处:《梁书·柳忱传》:“朝迁狂悖,为恶日滋,顷闻京师长者,莫不重足累息。”宋·司马光... | 朝迁狂悖,为恶日滋,顷闻京师长者,莫不重足累息。-----唐·姚思廉·《梁书·柳忱传》... |
| 重足屏气 | 解释:谓畏惧之甚。出处:《宋书·柳元景传》:“师祖严暴无常,元景虽荷宠遇,恒虑及祸。太宰江夏王义恭及诸大臣,... | 师祖严暴无常,元景虽荷宠遇,恒虑及祸。太宰江夏王义恭及诸大臣,莫不重足屏气,未尝敢私往来。-----南朝·沈约... |
| 重增其放 | 解释:更助长了我的狂放。 ... | ... |
| 重打鼓另开张 | 解释:重:重新。比喻重新开始,另起炉灶。出处:老舍《二马》第四段:“搬家,跟父亲痛痛快快的说一回,或者甚至闹... | ... |
| 忠驱义感 | 解释:谓为忠心所驱使,为正义所感召。出处:唐·吕温《题阳人城》诗:“忠驱义感即风雷,谁道南方乏武才?天下起兵... | 忠驱义感即风雷,谁道南方乏武才?天下起兵诛董卓,长沙子弟最先来。-----唐·吕温·《题阳人城》诗... |
| 忠孝两全 | 解释:对国家尽忠,对父母尽孝,两样都做得很好。亦作“忠孝双全”。出处:唐·白居易《除程执恭检校右仆射制》:“... | 业传将略,名在勋籍;蕴天爵以修己,忠孝两全。-----唐·白居易·《除程执恭检校右仆射制》... |
| 忠心赤胆 | 解释:形容十分忠诚。出处:清 李渔《比目鱼》:“我闻得慕容兵道是个忠心赤胆的人,未必就肯投降。”语法:忠心赤... | 我闻得慕容兵道是个忠心赤胆的人,未必就肯投降。-----清·李渔·《比目鱼·谲计》... |
| 忠贞不渝 | 解释:忠诚坚定;永不改变。忠:忠诚;贞:有操守;坚定;渝:改变。出处:郭小川《团泊洼的秋天》:“战士自有战士... | 世胄勋门,才良节劲。忠贞不渝,本乎天性。-----明·宋讷·《敕建元卫国忠肃公祠记》... |
| 终南捷径 | 解释:指达到目的地最便捷的途径。终南:陕西终南山;捷径:近路。出处:元 卢挚《蟾宫曲 咸阳怀古》:“见终南捷... | 卢藏用始隐于终南山中,中宗朝累居要职。有道士司马承祯者,睿宗迎至京,将还。藏用指终南山谓之曰:“此中大有佳处,... |
| 终其天年 | 解释:终:结束。天年:人的自然寿命。指年老而死。出处:《庄子·山木》:“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。”《淮南子·精... | 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。-----战国·庄周·《庄子·山木》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