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wú zhōng shēng yǒu
注音ㄨˊ ㄓㄨㄥ ㄕㄥ 一ㄡˇ
词性
成语
无中生有
(1) 道家认为自然界的物质来自视而不见的空间;把本来不存在的事说成确有其事
⒈ 道教语。谓万有生于无。
引语本《老子》:“天下万物生於有,有生於无。”
王弼注:“有之所始,以无为本。将欲全有,必反於无也。”
元无名氏《点绛唇》套曲:“道本无言行妙理,夺天地髓,就中只许自家知。无中生有人还会,玉炉内常把阴阳来配,要进火功,莫得迟。”
⒉ 谓凭空编造。
引《水浒传》第四一回:“你这廝在蔡九知府后堂且会説黄道黑,拨置害人,无中生有攛掇他。”
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八:“子息从来天数,原非人力所为。最是无中生有,堪令耳目新奇。”
清梁绍壬《两般秋雨盦随笔·圈儿信》:“有好事者题一词於其上……无中生有,令人忍俊不禁。”
曹禺《北京人》第一幕:“你别无中生有,拿愫小姐开心。”
道家指万有生于虚。语本《老子.第四○章》:「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」后多以无中生有指本无其事凭空造作。《水浒传.第三四回》:「量花荣如何肯反背朝廷?实被刘高这厮无中生有,官报私仇。」《孤本元明杂剧.度黄龙.第一折》:「你两个无中生有,胡说了这一日,把我饿的来肝肠寸断,你还说嘴哩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