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ān huǒ

山火


拼音shān huǒ
注音ㄕㄢ ㄏㄨㄛˇ

词语解释

山中草木焚烧而燃起的火。包括撂荒、行猎等人为燃起的山火,以及雷电等自然原因引起的山火。

指《易》六十四卦中的《贲》卦。因其外卦为艮,内卦为离,卦象为山、火,故名。

引证解释

⒈ 山中草木焚烧而燃起的火。包括撂荒、行猎等人为燃起的山火,以及雷电等自然原因引起的山火。

南朝梁何逊《七召》:“山火已燎,野霜初白。”
唐沉佺期《咸阳览古》诗:“野桥疑望日,山火类焚书。”
唐李白《观猎》诗:“江沙横猎骑,山火绕行围。”
瞿蜕园朱金城校注:“山火,猎者烧草以驱逼禽兽之火也。”
前蜀贯休《夏日晚望》诗:“汀沙生旱雾,山火照平川。”
《新民晚报》1987.5.11:“燃烧了四天的大兴安岭特大山火已经局部得到控制。”

⒉ 指《易》六十四卦中的《贲》卦。因其外卦为艮,内卦为离,卦象为山、火,故名。

《易·贲》:“象曰:山下有火,賁。”
《魏书·崔光传》:“是以《书》始‘稽古’,《易》本‘山火’。观於天文,以察时变;观於人文,以化成天下。”

网络解释

山火 (自然灾害)

  • 山火,又称林火、植被大火、草原大火或者灌木大火(澳大拉西亚语),是一种发生在林野难以控制的火情。通常是由闪电引起的。其他一些常见的原因有人类的粗心大意和故意纵火。
  • 分字解释


    ※ "山火"的意思解释、山火是什么意思由大头虾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