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shēng fēng
注音ㄕㄥ ㄈㄥ
生风
(1) 刮风
(2) 挑起事端
⒈ 产生风。形容清凉。
引汉班固《白虎通·八风》:“阴合阳以生风也。”
后用“生风”形容清凉、轻快或声威雄猛。 《后汉书·文苑传下·边让》:“归乎生风之广厦兮,脩黄轩之要道。”
《后汉书·文苑传下·边让》:“长袖奋而生风,清气激而绕结。”
《诗刊》1977年第10期:“假如我是四蹄生风的白龙马哟,一定还要插上副金色的翅膀,奔向那伟大的北京城。”
郭沫若《暴虎辞》:“毛血成雨,咆哮生风。”
⒉ 比喻产生使人敬畏的声势或气派。
引《后汉书·党锢传·李膺传论》:“李膺振拔污险之中,藴义生风,以鼓动流俗。”
五代王定保《唐摭言·怨怒》:“公久在西掖,声华满路,一昨迁拜中宪,臺阁生风。”
清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三:“傅玄善言儿女之情,而刚正嫉恶,臺阁生风。”
⒊ 谓横生枝节,扩大事态。
引元张光祖《言行龟鉴·民政》:“时朝廷初行新法,所遣使者,皆新进少年,遇事生风,天下骚然。”
清黄六鸿《福惠全书·刑名·词讼》:“一种贪恶之人,意想诈人,遇事生风,訐私扬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