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衣


拼音bù yī
注音ㄅㄨˋ 一
词性 名词

词语解释

布衣bùyī

(1) 麻布衣服(古时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)

clothes made of cloth

(2) 平民百姓

臣本布衣。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有布衣毕昇。——·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
cloth gown worn by scholars not in government

引证解释

⒈ 布制的衣服。

《大戴礼记·曾子制言中》:“布衣不完,蔬食不饱,蓬户穴牖,日孜孜上仁。”
《后汉书·礼仪志下》:“佐史以下,布衣冠幘。”
《古今小说·月明和尚度柳翠》:“﹝柳翠﹞又製下布衣一袭,每逢月朔月望,卸下铅华,穿著布素,闭门念佛。”

⒉ 借指平民。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,故称。

《荀子·大略》:“古之贤人,贱为布衣,贫为匹夫。”
汉桓宽《盐铁论·散不足》:“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,其餘则麻枲而已,故命曰布衣。”
宋沉括《梦溪笔谈·技艺》:“庆历中,有布衣毕昇,又为活板。”
清李渔《玉搔头·缔盟》:“多应是皂盖填门多显辈,因此上错认了风尘一布衣。”

国语辞典

布制的衣服。

网络解释

布衣 (词语释义)

  • 阅读古文甚至近来作品时,都可碰到“布衣”一词。“布衣”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;“布衣蔬食”常形容生活俭朴;“布衣百姓”干脆指广大劳苦大众了,布制的衣服,借指平民。古代“布”指麻葛之类的织物,“帛”指丝织品。富贵人家穿绫罗绸缎与丝绵织物,平民穿麻、葛织物。今人说的“布”,是指棉布,棉花是南宋时才从外城传入中原。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。
  • 分字解释


    ※ "布衣"的意思解释、布衣是什么意思由大头虾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    造句


  • 1、燕雀鸿鹄无尊卑,布衣王侯酒一杯。我本云中大鹏鸟,只看天低不肯飞。
  • 2、一尉何曾及布衣,时平却忆卧柴扉,故园柳色催南客,春水桃花待北归。
  • 3、走在最后的两个穿布衣长衫的老人,是鼎鼎有名的委员呢,报上常有他们的照片。
  • 4、长安布衣谁比数,反锁衡门守环堵,老夫不出长蓬蒿,稚子无忧走风雨,雨声飕飕催早寒,胡雁翅湿高飞难,秋来未曾见白日,泥污后土何时干。
  • 5、若布衣暖,菜饭饱,一室雍雍,优游泉石,如沧浪亭、萧爽楼之处境,真成烟火神仙矣。
  • 6、男子身穿白布衣,被发徒跣。
  • 7、我本淮右布衣,天下于我何加焉。
  • 8、飞来寺对面的山,据说是著名堪舆家赖布衣老马失蹄之处。
  • 9、我只是个平民,没有受命,只是穿着布衣,拿着拐杖,穿着草鞋,凭借自己,游历天下,故虽死,无憾。
  • 10、彬为人朴素方直,乏风味之好,虽居显贵,常布衣蔬食。
  • 11、他生活俭朴,布衣蔬食,倒也自在。
  • 12、可是经过一千多年的沉淀,他与他的布衣之交杜甫相比,就差得远了。
  • 13、对朋友之间的关系有特定的称谓,如,布衣之交、莫逆之交、杵臼之交、车笠之交、忘年之交等。
  • 14、将相乏术误社稷,布衣三鼓定乾坤。
  • 15、将相无人国内虚,布衣有志枉嗟吁。
  • 16、开民气之先者,不在布衣而在官,小大由之。
  • 17、我们原是布衣之交,后来他当了大官,也就互不往来了。
  • 18、老军长离休后自愿回到山乡,过着布衣蔬食的生活。
  • 19、几年为郡守,家似布衣贫。
  • 20、燕王宫后宅,朱棣一身布衣,像个农夫般手持笸箩撒食喂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