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汉语字典抴字的解释

拼音 注音ㄧㄝˋ
部首 总笔画8画 结构左右
五行 统一码62B4
笔顺
名称横、竖钩、提、横、竖、竖、横、竖折/竖弯

基本解释

同“曳”。

详细解释

基本词义

名词

通“柂”()。短桨。一说是绑弓的器具

接人则用抴。——《荀子·非相》。郝懿行曰:“抴即杝字。”

桂抴兮蘭抴。——《楚辞·湘君》。注:“船旁板也。”

康熙字典

抴【卯集中】【手部】 康熙筆画:9画,部外筆画:5画

《唐韻》余制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以制切,音裔。《說文》捈也。《廣韻》引也。《荀子·非相篇》接人則用抴。《註》牽引而致之。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羊列切《正韻》延結切,曳入聲。拖也。或作拽。

《集韻》食列切,音舌。同揲。見揲字註。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

抴【卷十二】【手部】

捈也。从手世聲。余制切

说文解字注

(抴)捈也。?下曰。抴也。臾下曰。束縛捽抴也。抴與曳音義皆同。檀弓。負手曳杖。釋文。曳作抴。俗刻誤从木。非也。九歌。桂擢兮蘭抴。王逸曰。擢、楫也。抴、船旁板也。按毛詩傳云。楫所以擢舟也。故因謂楫爲擢。擢者、引也。船旁板曳於水中。故因謂之抴。俗字作櫂、作枻。皆非是也。从手。世聲。余制切。十五部。俗作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