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汉语字典囝字的解释

拼音 jiǎn nān 注音ㄐㄧㄢˇ,ㄋㄢ
部首 总笔画6画 结构全包围
五行 统一码56DD
笔顺
名称竖、横折、横撇/横钩、竖钩、横、横

基本解释

1. 方言,儿子。

1. 同“囡”。

详细解释

基本词义

名词

(1) 〈方〉∶儿子

郎罢别囝。——顾况《囝一章》。自注:闽俗呼子为囝,父为郎罢。

(2) 〈方〉∶儿女

阿囝略如郎罢老,稚孙能伴老翁嬉。——宋· 陆游《戏遣老怀》

(3) 另见nān

名词

(1) ∶小孩儿。也作囡。也指幼小的动物 。如:小囝;鱼囝

(2) 另见jiǎn

康熙字典

囝【丑集上】【囗部】 康熙筆画:6画,部外筆画:3画

《集韻》九件切,音蹇。閩人呼兒曰囝。《正字通》閩音讀若宰。《靑箱雜記》唐取閩子爲宦官,顧况有哀囝詩。

有囝別郎罷,郎罷別囝詩,以寓諷。郎罷,閩人呼父也。

《集韻》魚厥切,音刖。與月同。唐武后作。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

月【卷七】【月部】

闕也。大陰之精。象形。凡月之屬皆从月。魚厥切

说文解字注

(月)闕也。大侌之精。月闕㬪韵。釋名曰。月、缺也。滿則缺也。象形。象不滿之形。魚厥切。十五部。凡月之屬皆从月。